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全身心投入新课程实践
庄常澄 2005年11月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我校高一“研究性学习”开题会议。今天的会议是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并经过两个多月实践的背景下召开的,是对我校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进一步动员和部署。对于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增强课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全面提高我校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秋季开始实施的高中新课程,与过去的课程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区别。无论是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是教学评价、学分制管理等,都是全新的变化。其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中所占学分最多(15学分),课时最多的一门必修课,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一下研究性学习的问题。
一、 研究性学习实施依据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改革学校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研究性学习实施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必修课。我校实施该课程的目标有多重指向:一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叁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开拓新的教育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方面
1)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3)培养与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4)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2、教师方面
1)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4)培养科研能力。
叁、 研究性学习任务及课时安排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亦即国本课程。
(1) 研究性学习叁年总学分数为15学分,一年级完成6学分,二年级完成6学分,叁年级完成3学分。
(2) 高一全年、高二全年和高叁上学期开设,平均每周3课,一般宜连堂。学校根据情况,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3) 学生可以选择多种研究课题开展研究,但高一至高叁上学期这5个学期每学期必须完成1个研究课题,总计每人完成5个研究课题
四、 研究性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
对学生:
1)学生态度:主动性、创意、协作、完成任务情况、采纳他人意见等。
2)学生资料研究能力:查阅资料数量和质量,使用新技术,向周围人请教,对资料的研究和利用等。
3)学生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方案的可行,研究手段的选择,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现象的解释,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和发挥,科学术语的使用,各种软件的使用等。
4)书面文字材料:原始资料的保存和整理,研究问题的表述、总结等书面材料的质量等。
5)答辩:报告的结构,主要观点的突出,对内容的理解,论据的质量,仪态和表达能力等。
学分认定:
1)学生根据评价表自评,并呈交每个人工作记录本。
2)学生小组展开互评,评出每个学生的分数等第。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努力,认真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学以致用。预祝大家的研究性学习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