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办公平台登陆
您好,超级管理员!&苍产蝉辫;进入后台
网站公告: 喜讯:热烈祝贺我校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申报公示喜讯:在2023年常州市高中音乐优质课评比中,我校陆恬老师荣获二等奖,特此祝贺!喜讯:在2023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我校荣获中学组壹等奖(指导老师:戈玉燕、陆恬),特此祝贺!?喜讯:在第叁十四届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中,我校余乐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李丛旭、钱宝权陈嘉宇、陈忆凡、孙灿、韩青峰同学荣获高中组叁等奖,特此祝贺!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04-10
  • 常州市特级班主任怀宁04-09
  •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戈玉燕04-05
  • 五云楼11-16
  • 校门11-16
  • 体能训练中心11-16
  • 六艺楼11-16
  • 问渠楼11-16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课程教学>>课程建设>>正文内容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规划
    发布日期:2006-05-05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2006年5月5日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规划

    (试 行)

     

    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这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整体规划和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本地的乡土人情,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点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努力发挥家长、社区、网络、校外机构的作用,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开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实施,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构建有鲜明特色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课程目标

    1.使学生建立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初步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治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具备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

    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主要项目

    学校近几年已成功地开设了《地方科学与文化》、《与法同行》等校本课程,

    同时开发了《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英语国家知识与文化》、《生活中的物理》、《环境污染与化学》、《走近生活中的水果》、《国土整治》、《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形体舞蹈》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学校将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对已开设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充实,提高和完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状况和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再开发部分校本课程。

    叁.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学原则外,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

    和规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们,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及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校本课程的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按各自选择重新组班开展活动,并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允许学生重新选择课程项目,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基础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及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以年级为单位统一组班,每班学生数在50人左右之间,全年级学生在同一时间上校本选修课,实行走班制。对各选修课程根据选修学生的人数与师资情况,每周最多可安排两次。

    上课地点包括原教室、各活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阶梯教室、微机室、音乐室、操场等,由教务处统一编排并相对固定。

    选修课程原则上由本年级的老师担任,每门选修课程根据参与课程开发的情况和教育教学能力由学校确定一位负责人。

    四.课程评价

    1.课程方案的评价

    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由

    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生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问卷调查及必要的专家指导,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课程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是否关注学校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是否体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等等,及时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强调过程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良好”、“一

    般”、“较差”四类,以此作为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务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⑴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⑶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

    ⑷学生家长的反映;

    ⑸学习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3.教师评价

    ⑴教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⑵教师在平时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

    ⑶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反映;

    ⑷学生家长的反映;

    ⑸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配套措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负责教师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师资整合,对教师或教师工作组上报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进行集体审议及指导,将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议。

    2.学校聘请教育局、教研室及有关专家等来校担任校本课程的指导工作。

    3.教务处、年级组、备课组积极协调、安排和组织教学计划的执行。

    4.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并通过听课、查阅资料、

    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载入老师的业务档案。

    5.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场地、器材、经费等物质条件,严格做到从时

    间、师资、内容、评价、保障等各个方面落实到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