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简案
课程名称 |
数学文化 | ||||
课程开发教师 |
顾海燕 |
职称 |
中教二级 | ||
王斌 |
职称 |
中教二级 | |||
课 程 目 标 |
1.通过介绍“数学文化”,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体会其文化。 2.通过对一些数学问题的研究,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实验的环境,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 3.构建动态的课堂,给学生一个放飞思维的空间,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4.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探究 | ||||
课 程 内 容 及 教 学 安 排 |
序号 |
内 容 | |||
1 |
数学美的若干特征 | ||||
2 |
黄金分割 | ||||
3 |
奇妙的分形 | ||||
4 |
令人着迷的四色问题 | ||||
5 |
对数——纳皮尔天才的创造 | ||||
6 |
麦粒知多少 | ||||
7 |
为“集合”发疯的数学家 | ||||
8 |
叁角函数的历史 | ||||
9 |
裴波那契与兔子繁殖 | ||||
10 |
赌博中的数学 | ||||
11 |
哥德巴赫猜想 | ||||
12 |
彩票中的数学 | ||||
13 |
商业、交通选址与函数最值 | ||||
14 |
按揭贷款问题 | ||||
15 |
数学与文学研究 | ||||
16 |
数学与历史学研究 | ||||
17 |
考古学中的古文字破译 | ||||
18 |
数学思想 | ||||
课 程 实 施 |
1. 本课程纳入课程计划,供学生自主选择、每周一课时、一学期共18课时、考核合格可得到一个学分。 2. 本课程要求开发教师具有高度合作精神,认真编写校本教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数学修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思维。 3. 学生分小组学习,展示成果、评比、总结,提高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 4. 建立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提倡赏识教育,使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数学成功后的喜悦。 |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简案
课程名称 |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冲突 | ||||
课程开发教师 |
殷静玉 |
职称 |
中学一级 | ||
章杨 |
职称 |
| |||
课 程 目 标 |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而使文化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冲突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 ||||
课 程 内 容 及 教 学 安 排 |
序号 |
内 容 | |||
1 |
东方传统文化(1)——中国主要民族 | ||||
2 |
东方传统文化(2)——中国主要民族 | ||||
3 |
东方传统文化(3)——汉族神话 | ||||
4 |
东方传统文化(4)——其他主要少数民族神话、习俗 | ||||
5 |
西方传统文化(1)——西方国家主要节日 | ||||
6 |
西方传统文化(2)——西方国家主要节日 | ||||
7 |
中西传统文化比较——英语、犹太、中华民族历史比较(上) | ||||
8 |
中西传统文化比较——英语、犹太、中华民族历史比较(下) | ||||
9 |
中西传统文化比较——中国官场人格特征(上) | ||||
10 |
中西传统文化比较——中国官场人格特征(下) | ||||
11 |
中西传统文化比较——英语民族与典型的市场人格(上) | ||||
12 |
中西传统文化比较——英语民族与典型的市场人格(下) | ||||
13 |
人类文明在交融冲突中发展——中美寻找新的战略支点(上) | ||||
14 |
人类文明在交融冲突中发展——中美寻找新的战略支点(下) | ||||
15 |
人类文明在交融冲突中发展——中日:共同把握未来(上) | ||||
16 |
人类文明在交融冲突中发展——中日:共同把握未来(下) | ||||
17 |
人类文明在交融冲突中发展——当今世界及地区发展的趋势:多极化格局的框架(上) | ||||
18 |
人类文明在交融冲突中发展——当今世界及地区发展的趋势:多极化格局的框架(下) | ||||
课 程 实 施 |
作为正式课程,纳入课程计划,安排每周一课时,考核合格可得到1个学分,本课程的教材严格遵循学生的实际,以课程大纲为标准进行编写,从课程的设计到实施的各个环节,应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知识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其综合分析、比较的能力。 |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简案
课程名称 |
国土整治 | ||||
课程开发教师 |
时常武 |
职称 |
中学高级 | ||
毛丽菊 |
职称 |
中学二级 | |||
课 程 目 标 |
通过学习校本课程《国土整治》让学生了解我国国土资源分布状况,东西差异,以及我国近年来的一些国土规划中的重大工程,让学生明白保护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建设祖国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的思想感情。 | ||||
课 程 内 容 及 教 学 安 排 |
序号 |
内 容 | |||
1 |
国土整治的概述 | ||||
2 |
东西差异 | ||||
3 |
叁峡工程 | ||||
4 |
南水北调工程 | ||||
5 |
南水北调工程(续) | ||||
6 |
西电东送 | ||||
7 |
西气东输工程问答 | ||||
8 |
西气东输工程问答(续) | ||||
9 |
湿地保护 | ||||
10 |
中国湿地 | ||||
11 |
中国湿地(续) | ||||
12 |
中国荒漠化现状 | ||||
13 |
中国沙尘暴 | ||||
14 |
中国沙尘暴(续) | ||||
15 |
中国草场资源 | ||||
16 |
中国自然保护区 | ||||
17 |
认证绿色 | ||||
18 |
认证绿色(续) | ||||
课 程 实 施 |
1. 将本课程纳入课程计划,供学生自主选择每周1课时,一学期共18课时,考核合格可得1学分,本课程由地理组负责实施,教师认真备课,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2. 认真编写校本教材,遵循制定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编写校本教材。 3. 讲究教学艺术,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方式的独立性,活动结构的开放性,个体群体的互动性,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学生撰写文章总结并进行交流,教师和同学共同评选优秀小论文并展示学习成果。 |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简案
课程名称 |
与法同行 | ||||
课程开发教师 |
尹建文 |
职称 |
中学高级 | ||
丁晓春 |
职称 |
中学二级 | |||
课 程 目 标 |
通过展示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典型的真实案件反映出父母、教师、与青少年成长有关人员,以及家庭教育、管理体制方法、文化影视等方面暴露出来的缺陷、问题、矛盾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心态、未成年人在新形式下犯罪的特点,以引起整个社会及有关人员的警惕、重视、借鉴、改进,达到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 ||||
课 程 内 容 及 教 学 安 排 |
序号 |
内 容 | |||
1 |
认清网络危害,挣脱网络陷阱 | ||||
2 |
关注青少年打架斗殴 | ||||
3 |
寻找扭曲人格的回归 | ||||
4 |
校园抢劫 敲诈勒索 | ||||
5 |
拒绝邪教:为未成年人织就安全网 | ||||
6 |
早恋的悲哀 | ||||
7 |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 ||||
8 |
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积极培养健全心理 | ||||
9 |
优化家庭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 | ||||
10 |
黄色诱惑 | ||||
11 |
信息陷阱 | ||||
12 |
叁缺一:关注青少年赌博问题 | ||||
13 |
《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讲座 | ||||
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讲座 | ||||
15 |
《教育法》知识讲座 | ||||
16 |
交友不慎 | ||||
17 |
《义气代价》案例分析 | ||||
18 |
《小李系列盗窃案》案例分析 | ||||
课 程 实 施 |
1. 将本课程纳入课程计划,供学生自主选择,每周一课时,一学期共18课时,考核合格可得1个学分。本课程主要由政治施行,并配备了两名教师。老师认真备课、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2. 认真编写校本教材。我校遵循制定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编写了《与法同行》校本教材。 3. 讲究教学艺术,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我们在《与法同行》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方式的独立性,活动结构的开放性,个体群体的互动性,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4. 通过写观后感的形式,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最后通过举办法制竞赛评选出优秀同学。 |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简案
课程名称 |
环境污染与化学 | ||||
课程开发教师 |
朱国英 |
职称 |
中学一级 | ||
吴柯军、史可卫 |
职称 |
中学二级 | |||
课 程 目 标 |
通过开设《环境污染与化学》校本课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弥补学生在此方面的空白。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同学为社会作贡献志向。 | ||||
课 程 内 容 及 教 学 安 排 |
序号 |
内 容 | |||
1 |
文明与环境的关系 | ||||
2 |
空气质量报告学习 | ||||
3 |
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与防治 | ||||
4 |
二氧化硫的污染与防治 | ||||
5 |
氮的氧化物污染与防治 | ||||
6 |
家居污染 | ||||
7 |
对于温室效应 | ||||
8 |
对于臭氧空洞 | ||||
9 |
水体污染现状 | ||||
10 |
水质及水质指标 | ||||
11 |
水质污染的类型 | ||||
12 |
水质污染的后果 | ||||
13 |
水体污染防治对策 | ||||
14 |
硬水与软水 | ||||
15 |
水藻对废旧电池污染水体的净化 | ||||
16 |
废旧电池的回收及处理 | ||||
17 |
科学认识废旧电视对环境影响 | ||||
18 |
对于防止城镇固体垃圾方法措施 | ||||
课 程 实 施 |
1. 将校本课程《环境与化学》纳入课程计划,供学生自主选择,每周1课时,考核合格即得相应学分,本课程主要有化学组成员实施并配备实施教师。 2. 认真编写校本课程,根据校本课程目标要求,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编写教材。 3. 讲究化学课程特点,重视实验、调查观察,让学生主动参与。 通过调查表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知识程度,最后通过考核选出优秀学生。 |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简案
课程名称 |
生活中的物理 | ||||
课程开发教师 |
吴业庭 |
职称 |
中学一级 | ||
陈利民 |
职称 |
高级 | |||
课 程 目 标 |
1.了解和体会物理是以生活中来,物理走向社会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掌握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并认识理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
课 程 内 容 及 教 学 安 排 |
序号 |
内 容 | |||
1 |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 ||||
2 |
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 ||||
3 |
研制水“火箭” | ||||
4 |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 ||||
5 |
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 | ||||
6 |
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 ||||
7 |
科学报告:电冰箱与臭氧层 | ||||
8 |
科学报告:温室效应 | ||||
9 |
用激光笔做光学实验 | ||||
10 |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5 |
| ||||
16 |
| ||||
17 |
| ||||
18 |
| ||||
课 程 实 施 |
1.纳入课程计划,供学生选择,每周一次,每次2课时,共18课时。 2.体现探究性,主要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加以指导。 |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简案
课程名称 |
英语国家知识与文化 | ||||
课程开发教师 |
周征 |
职称 |
中学一级 | ||
|
职称 |
| |||
课 程 目 标 |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本课程旨在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怀和鉴别能力。 | ||||
课 程 内 容 及 教 学 安 排 |
序号 |
内 容 | |||
1 |
A Survey of the | ||||
2 |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 ||||
3 |
Sports in | ||||
4 |
A short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 ||||
5 |
The BBC | ||||
6 |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in | ||||
7 |
The Origin of April Fool’s Day | ||||
8 |
Christmas in | ||||
9 |
Summer Holidays in | ||||
10 |
Some Great Figures in English History | ||||
11 |
A survey of the USA | ||||
12 |
The climate of the USA | ||||
13 |
Sports in United States | ||||
14 |
American English | ||||
15 |
History of VOA | ||||
16 |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 ||||
17 |
American Holidays | ||||
18 |
Christmas Day and New Year’s Day | ||||
课 程 实 施 |
1. 将本课程纳入课程计划,供学生自主选择。每周一课时,一学期18课时,考核合格可得1个学分。 2. 本课程主要由外语教研组负责实施,并配备了一名专职教师。 3.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料,网络认真上课,以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4.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活动性及开放性。 |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简案
课程名称 |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 ||||
课程开发教师 |
陆巧娣 |
职称 |
中学一级 | ||
吴燕芬 |
职称 |
中学一级 | |||
课 程 目 标 |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我们开发“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这一校本课程,目的在于开发语文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和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 ||||
课 程 内 容 及 教 学 安 排 |
序号 |
内 容 | |||
1 |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的要求与意义 | ||||
2 |
课前欣赏作品《骆驼祥子》观看影片,评析人物形象 | ||||
3 |
了解老舍其人及其创作风格 | ||||
4 |
欣赏作品《家》 | ||||
5 |
欣赏影片《家》,赏析精彩片断,写观后感 | ||||
6 |
读一部名着(选择重点片断),做好笔记摘录 | ||||
7 |
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及创作风格 | ||||
8 |
观看影片《阿Q正传》,写好观后感 | ||||
9 |
交流《阿Q正传》的观后感 | ||||
10 |
读一本当前热门的文学作品,谈谈其主要思想 | ||||
11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谈自身感受 | ||||
12 |
理论讲座,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的方法、技巧 | ||||
13 |
欣赏作品《鲁滨逊飘流记》写出故事梗概 | ||||
14 |
电影欣赏《鲁滨逊飘流记》,把握作品主题及作者创作风格 | ||||
15 |
阅读作品《乱世佳人》 | ||||
16 |
欣赏《乱世佳人》的人物形象 | ||||
17 |
反思文学作品中的得失 | ||||
18 |
有关“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的小论文 | ||||
课 程 实 施 |
1.本课程纳入课程计划,教师认真准备、上课,确保目标完成 2.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运用各种媒体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阅读与欣赏,写观后感等,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其文化修养。 |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简案
课程名称 |
| ||||
课程开发教师 |
|
职称 |
| ||
|
职称 |
| |||
课 程 目 标 |
| ||||
课 程 内 容 及 教 学 安 排 |
序号 |
内 容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5 |
| ||||
16 |
| ||||
17 |
| ||||
18 |
| ||||
课 程 实 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