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管理 提升品位
王欣言
今天,新老初叁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目的是使我校初中教学在总结的基础上汲取动力,稳步提高。刚在多位教师从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的总结和介绍,是对今后初叁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和指导。初叁教学研讨活动是综合评估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评估是初叁毕业生;是学校主动发展的需要,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也应得奖。形势是严峻的,去年区局在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时,其它完中的初中部都得了奖,而我们只能摆脱最后叁名,悬殊很大,催人奋进。形势是逼人的,由于民办初中“优质教育资源”的扩招、借读,本属于我校的初一新生每年将流失一个加强班,礼嘉是一个重灾区。小学生源逐年减少,中心校毕业生今年比去年少30名,统计信息显示,今秋全区小学四年级学生不足8000人。客观现实将挑战教师的职业生存,学生是教师的衣食父母,学校领导早就有一种危机感,老师们应该有一种共同的感受与压力,不进则没有退路,别无选择。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和依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载体,毕业班的教学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搞好初叁教学的常规工作,就态度和细节管理,提几条措施,和大家商讨。
1、新初叁各班学生的重新调整,为各任课教师提供同一公平的起跑线,为提高教学质量引入竞争机制。我们的教师平时缺乏的就是竞争意识,希望能借这一举措,达到一石击起千重浪的作用,在竞争这个平台上,展示各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内涵型才华,为提升初中教学品位增光添色。
2、竞争必须有教师的个人行为,更关注的是备课组的集体行动,在叁统一的前提下,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强化讲学稿的使用。集体备课时,在注重教材内容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接受,去掉花架子,讲究实效性,只有适合学生的实际,才会有实效。
3、集体备课是集体的智慧的结晶,人人参与,分工负责。各学科的每位任课教师都必须有一定的章节是自己主笔的,留存于备课笔记本上,以备教学主管部门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也是量化教师教学工作的依据。
4、新课程给教师教学留有宽阔的空间,讲学稿是备课组带有叁统一共性的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过程细节、方式方法等问题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创意,根据自己的从教经验,分段剖析教材内涵,以陈助新,以陈促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寻找知识的渊源,扩充知识的幅度。将共性与个性有机地结合,适时发挥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领风骚叁百年,吸引学生的注意,搞活课堂氛围,就是竞争性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引入竞争机制,严禁滥布置作业。在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和批改上,教务处及初中部将进行调控和检查。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应共同讨论一个适量和分层次的问题,注意教材内容和辅导用书上习题的整合,防止教材内容和课后作业的脱钩,建议教案主笔教师先做作业,将解题方法分解、渗透在讲学稿中,发挥导向作用,对学生授之于渔,是理科教学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初叁年级是一个肩负共同使命的教学团队,在作业问题上有一个不成文的默契与合作,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班主任老师应全面进行调控和把关,初中部将以问卷形式进行督查。
6、以“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为抓手,列出重点关注学生的名单,制订相关提高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机制,促动他们的思维,在课外辅导时检查解题过程,启发他们的解题思路。在教师的言论和行为中受到感化,在教师的表扬中获得信心,达到在原基础上有所提高的目标。我校的教师是年轻有活力,脑子灵活,勤奋善学的教学群体,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关键是狠抓的问题,从自我做起,抓紧抓好教学工作中各个细节,是一定有成效的,这届新初叁是有希望的。
7、初叁年级也是各学科竞赛频繁的一学年。由于优质生源已大批涌向民办初中,农村公办初中在学科竞赛中能得二等奖的成了凤毛麟角。但它又是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的加分项目,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此请语数外理化五个备课组的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意有单科特长的学生苗子,早日加以指导、训练,培养出一部分能在学科竞赛上获得二等奖的同学,为综合评估加分,为学校争光;辅导教师有证书,得茹伯兴奖教金;学生获得荣誉,对学科有兴趣,提高学科平均分。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辅导工作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必须强化这方面的提优工作。
8、初叁年级随着课程的扩充与加深,学生中的两极分化必将日趋明显。平时基础差,在新课务的压力下,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必将增加,上课听不懂而无所事事的同学,势必会做出教师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事。家庭失教、过分溺爱、单亲家庭和家庭暴力等诸多因素下产生的“有问题”的学生必然会增加。他们的行为会破坏和谐的学习环境,造成学生间的争吵或斗殴,直至损害学校的名誉。对他们的教育与指正,不单是班主任的工作,也是全体任课教师应共同关注的大事。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休息间隙中,时时关注这些学生的言行,注意他们的团伙活动,发现苗子,及时教育,随时指正,防卫于未然。建议班主任老师首先从暑假二次回校中一次都未到校的学生中排查、询问、摸底,找出第一手资料,有针对地教育、指正。对这些“问题”学生千万不能放松教育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