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教科室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南,坚持各项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科研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 “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各学科围绕高考、会考、中考,在“增效减负”上开展行动研究,全面夺取09年高考、会考、中考大面积丰收”。根据区教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以迎接常州市督导评估验收为总目标,树立“科研引路,教学创新”的理念,丰富“科研兴校”的内涵。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推进学校和谐发展做出了一定成绩。
一.以学习促反思,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定能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将学习视作自己职业生命的第一需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提高课程改革的能力。
1、各教研组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组织教师精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赵国忠老师出版的《教师最需要什么》,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针对“什么是激情、有效教育需要怎样的激情”、“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如何进行成功教育”、“ 关爱生命,尊重学生”、“探讨如何减负不减效”等教学实际问题,撰写教学反思,在深入学习、勇于实践和不断反思的过程中结出自己的思维硕果。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周必须交一篇个人的教学反思,由蒋卫山校长亲自批阅,全学期有25人次的优秀教学反思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作专题交流,每次教师大会,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已成为学校的“传统节目”。
2、学校教科室不定期地在校园网和《教科研简讯》上转载《人民教育》、《江苏教育》、《课程与教学》、《新课程》等刊物上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文章,供教师们学习,提升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本学期共编印2期《教科研简讯》。
3、组织教师学习《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对于加强教研组工作建设的意见》,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高效化。
二.以科研促课改,实现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实现规律化的过程。因而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育科研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是我校教科研一贯坚持的原则。我们力荐以“问题求解模式”和“理论研究模式”开展教育科研,即走“教学实践,发现问题——教学研究,解决问题”之路,因为这个过程正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经之路。
1、各教研组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课题资源,在认真总结过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学期课题实施阶段计划,卓有成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本学期历史、数学教研组顺利通过常州市教科研立项课题中期评估。目前“组组有研究项目,人人有研究目标”,创设了学校新课程研究的教科研氛围,学校在十一月份与区教研室联手,开展对课题研究外公开观摩教学活动,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承担对外公开教学活动的老师认真备课,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领会课题研究目标,与备课组和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许多老师开设的公开课都受到听课老师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学校集中组织了四次校级课题研究观摩课周,共开设研究课、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65节,各课题组在组内研究日常化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出1节有代表性的观摩课。通过平时不断的磨炼,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前黄片初叁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校陈玉宇、王燕老师开设的作文写作课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2、学校以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指导学生由“维持学习”走向“探究学习”的研究》为龙头,以国家级课题《中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协调发展有效提高》(子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子课题),为支承点,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创造教科研氛围。课题组负责人蒋卫山、盛建锋、陈忠良、陈京疆、钱国雷、潘少波、谭晓春、王建仁、殷静玉、顾海燕、薛娇、吴燕芬、管泽锋积极引导课题组成员脚踏实地地搞好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让课题研究在出经验、出成果的同时,造就一批具有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今年,陈忠良、薛娇、尹惠英主持的省级课题《优化英语活动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顺利通过中期评估。
3、积极组织报送各级各类论文竞赛,本学期虽然论文评选活动较少,但到目前为止,先后共报送论文20多篇参加国家级、省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王小春老师的电教论文获省一等奖,边慧、周征、冯双松教师的教学论文地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
4、积极开展学生竞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在“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我校学生有1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1人获叁等奖;在“全国中小学生‘《学英语》杯’英语征文大赛“中,我校参赛的学生中,有10人获一等奖,8人获二等奖,26人获叁等奖。沉偑玲同学荣获中国中学生英语作文大赛一等奖,管泽锋、周建平老师指导刘函烨同学制作的小发明荣获常州市第二十届技术发明项目叁等奖。
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教师群体。
目前我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力量不断年轻化,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现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与省四星级标准相对照,差距还很大。随着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也正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此,本学期教科室重点加强了以下工作。
1.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新课程培训,组织20多位教师赴南京参加2008年高考研讨会,十多人参加北京、南京、南通等地的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参加英语老师省级组织培训。54位老师参加常州市“名师大学堂”菜单式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落实“青蓝工程”。选派富有经验的同学科、同年级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订立师徒合同。对今年来我校工作的5位新教师给任务、压担子,确定成才目标。制定“叁年成长计划”。师徒结对做到了有计划、有制度、有活动、有记载,有考核。本学期对新老师进行2次集中培训,就备课、上课和收集教学资料等方面进行了培训。通过“一对一”的精心指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课时研究活动中,张银燕、戚玉燕老师虽然只参加教学工作一年多点,但教学中“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精心指导学生参加学生竞赛,有多名学生获得奖项。马继宗老师制作的法制教育课件荣获江苏省叁等奖。本学期末,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对2006年参加工作的6位老师进行了“师徒结对”结业签定,其中浦亚方老师在徐春霞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一轮高中循环教学,周泳、吴小洋在张旭辉、杨玉峰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轮初中循环教学,他们的教学论文获得了区级以上的奖项。
3.认真做好09年职称评审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职前培训,积极确保09年拟将参加职称评审的老师能顺利通过。通过校本理论培训,在职称理论考核中,我校姚文琴、毛丽菊、黄晓晔、王小春、贾银波、王燕、仇旭老师的教科研考核获得“优秀”等第。提高学校的职称达标率,是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4.近两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武进区“十一五”百名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精神,在报名上敞开大门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在教学工作上千方百计进行调课,确保在读生按时参加进修,在经费报销上大力优惠,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今年,在学校已有13名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上,我校又有10位老师报名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
5.本学期分别召开了2次教研组长会议,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本学期根据新制定的《礼嘉中学教研组工作考核细则》对全校17个教研组进行了全面工作考核。加强了教研组建设,提高了学校专业队伍的素质。
五.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1.本室全体人员虽进一步树立了为教师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和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但距离教师们和校长室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还需努力。
2.本室人员虽严格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但在学校进行级部管理体制改革中,未能沉下去,深入年级组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领,与一线有一定的距离,今后需深入基层,进行零距离的指导,加速学校级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
2009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