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办公平台登陆
您好,超级管理员!&苍产蝉辫;进入后台
网站公告: 喜讯:热烈祝贺我校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申报公示喜讯:在2023年常州市高中音乐优质课评比中,我校陆恬老师荣获二等奖,特此祝贺!喜讯:在2023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我校荣获中学组壹等奖(指导老师:戈玉燕、陆恬),特此祝贺!?喜讯:在第叁十四届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中,我校余乐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李丛旭、钱宝权陈嘉宇、陈忆凡、孙灿、韩青峰同学荣获高中组叁等奖,特此祝贺!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04-10
  • 常州市特级班主任怀宁04-09
  •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戈玉燕04-05
  • 五云楼11-16
  • 校门11-16
  • 体能训练中心11-16
  • 六艺楼11-16
  • 问渠楼11-16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活动快讯>>正文内容
     
    让政治课堂焕发生命力
    发布日期:2006-05-15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2006年5月15日

    让政治课堂焕发生命力

    武进区礼嘉中学    秦建英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政治教师的心田。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从而排挤掉那些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教师的精神之爱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人性的光辉里。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课堂学习来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生命自由地发展

    生命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生命不仅仅是一个活的有机体,生命的价值更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一个显着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是独立于世的人,而不是任人打造出来的产物。他们虽不成熟,但并非一无所知,而且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幻想;他们虽禀赋各异,但不乏独到见解。为此,教师应思考怎样的课堂语言才最适合与学生交流并产生共鸣?怎样的课堂情境才最令学生思绪飞扬?怎样的活动方式才最能让学生置身其中,乐此不疲?

    “我们的民族”是高叁思想政治课教学难度较大的一节课。我曾这样尝试过:上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查阅与我国民族关系有关的读物、图片资料;上课时,我巧妙构思,有创意地将整个教学的流程分成叁大板块:“少数民族游览线”“少数民族沧桑历史”“少数民族辉煌明天”,每一板块都由学生唱主角,既有小组代表的介绍发言,也有各小组之间不同观点的辩论,归根到底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凭借精练的口头语言和恰当的体态语言进行点拨、诱导、激励和促进。

    第一板块“少数民族游览线”,采取学生导游的方式,四个组分别推举一位“导游”,将全组集体加工的信息向全班同学进行介绍。在“导游”的描述下,将壮、回、维吾尔等一个个少数民族的区域特点、语言特征、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情况尽显课堂之中。期间不是有同学向“导游”发问,诸如:“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民族统一为什么始终是主流?”“国家普遍使用普通话,为什么我国还要提倡尊重少数民族语言习惯?”“国家对待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和依据是什么?”由于是学习过程中随机涌现的问题,不仅“导游”有些语塞,就老师对这些问题也难以明确解答。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也是非常可喜的,因为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何种途径、运用何种方法获取答案。

    第二板块“少数民族沧桑历史”,展示少数民族在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仍由学生自己介绍。有的小组专门搜集了大量历史图片,有的小组搜集了许多文字资料。通过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使大家对我国民族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第叁板块“少数民族辉煌明天”,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问题:“历史的一页终究翻过去了,全国各族人民终于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那么,能否从政治、经济、哲学角度畅谈民族共同繁荣呢?”各个学习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发言中,有的学生认为“少数民族的发展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对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义”;有的认为“应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看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的认为“应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少数民族的发展”;还有学生认为“应从内、外因角度看少数民族的发展”。不管哪一种观点,都有比较充分的资料支撑,这表明学生尝试运用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课堂讨论中,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综观这节政治课,学生始终处在浓厚的学习热情之中,或探究,或辩论,以全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置身其中,看不到被遗忘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课堂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将视野投放在广域的空间,迁移语文、地理、历史、时政乃至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赋予了课程以全新的含义。

    二、追求教育的真谛,促进生命智慧地发展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不应再是一个权威者、控制者,而是一个与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对话者;让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心田里打下自信成功的底子,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1.创设平等对话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我在导入“依法纳税”这一教学内容时,注重运用了这一思想。

    师:你们购买东西有索取发票的习惯吗?前些天,我买了一个MP3盘。当时售货员给了我两个价格:不开发票——238元,开发票——250元。你们说我该付238元呢,还是付“二百五”?

    生:“二百五”。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我该付“二百五”?

    生:付了250元,万一今后这个盘有质量问题,你可以凭这张发票向商家索赔。

    师:你是说拿到发票就等于获得了消费者的索赔权是吗?看来你的维权意识很强。

    生:商家向你开具发票后,他就必须向税务部门上缴一定的税款,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

    师:你说得很好。为了保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了尽一份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我愿做这“二百五”,我拿到了发票。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依法纳税。

    本节课一开始,教师与学生迅速形成了“我—你”式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这种关系使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彼此接纳,使学生获得了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长期坚持下去,必将使学生形成与社会、与他人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影响其整个一生。

    2.创设睿智选择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打过这样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也去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元气,他到明天就什么都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在医院里去。一定程度上讲,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丝毫可选择性,其结果是十分有害的。

    在教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学生对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难以理解,我创设以下富有趣味性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青年人开车在郊外的马路上,当到达一个公交站台时,他停下了车。因为他发现,站台上有叁个人正在焦急地等着车:一个是急需救助的病危中的老人;一个是曾经对他有过救命之恩的医生;一个是他一生中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就再也找不到的生命的另一半。因为他的车,只能带一个人。带谁呢?他犹豫着……问题一提出就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后,我让学生分组发言,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引发了其他学生强烈的注意和激烈的争论。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无所谓对与错,当然在选择时也应当尽量选择最优的方案。但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有一种价值观在指导着人们的行动,价值观就像一把尺子、一杆秤,当你需要作出决定时,指导你抉择。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教育必先肯定人是自由的,有权选择怎么做,包括接受或拒绝所教的东西。教育的最大力量在于学生自己,教师应创造条件,多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让学生自己向前走。

    3.创设真理辨析的课堂

    教育不在于能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是善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我们经常发现: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缺少的不是语言能力,而是思想。没有怀疑和批判的思想,就没有创造。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的充满灵性的感悟,乐此不疲的探索,充满激情的创造。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和辩证批判的人,我们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去创造?而要增加学生的悟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辩论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

    在讲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中国老太太一生省吃俭用,到了60岁终于存了足够的钱,购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美国老太太在20岁时就贷款购买了一套住房,以后逐月还贷,到了60岁终于还清了住房债务。接着教师以“贷款购房和攒钱购房究竟哪种消费观点好”为主题组织学生辩论,正反双方引经据典,争得面红耳赤。经过激烈辩论,教师点评,双方统一了认识:应当具体分析这两种购房方式的优劣,不能一概而论。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贷款购房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对于消费者来说,属于“适度的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样既拓宽了教学内容,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践结合进来,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多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信心和参与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选择具有一定价值的辩题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时,我们可针对学生的种种疑虑让学生辩论。在一堂又一堂的辩论课上,学生之间充分展开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有了质疑批判的胆量,有了异想天开的创意,有了标新立异的观点,相信柏拉图那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会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钥匙。

    叁、构建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机制,促进生命和谐地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全面和谐地发展。如果新课程实施没有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评价机制,课程实施就会落空。如果一堂课没有科学有效地评价方法,那就谈不上实施新课程。

    1.提倡分层评价

    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结构存在着一定差异,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是不合理的。因此,要求教师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这需要进行分层评价。如对优等生可从使用理论的精当性、理论分析的逻辑性、是否有独到的见解等方面评价;而对于后进生可从是否大胆发言、意思是否正确等方面评价。

    2.倡导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传统的评价机制把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课堂上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单独让老师评价外,也该让学生去评头论足。不仅要评价欠缺的地方,更要评价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当然,评价学生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从学生的各个方面去分析、综合,作出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评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