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夜读
--------与学生谈学习方法
阅读、尤其是朗读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牢固记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前,我们习惯于进行早读。传统的观点认为,人的大脑经过了一夜的休息以后,清晨思路最清晰,记忆力最好。所以许多学校一直保持着晨读的制度。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以及学校减负政策的落实,学生晨读的时间越来越不少,不能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这就促使我们为学生寻找新的阅读时间。几年来,我在高中年级管理中实行“夜读制度”,即在每天的夜自修结束前20分种,组织学生朗读。当夜深人静之时,教学楼灯火通明,学生书声琅琅,已成为我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实践证明,夜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首先,读夜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这是有一定心理学依据的。心理学上对于遗忘的抑制理论认为,学生前后的学习内容根据其相关程度及对与学习者的意义联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干扰、抑制作用。其中前行学习材料对后继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后继学习材料对前行学习材料的保持或回忆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前后学习的相近或相似的材料最容易产生这类干扰。学生在夜自修期间,一般做书面作业为主。之后利用20分钟时间,选择与书面练习不同的材料进行阅读,由于前后学习方式和学习材料的不同,相互之间较少产生干扰,有利于前后学习的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再者,夜读以后就进入休息阶段,学生不再学习新的材料,也就不会出现倒摄抑制的情况。
同时,学生在临睡前进行阅读后,他的脑细胞并不因睡眠而停止,相反,学生即使处在睡眠状态,其大脑仍然在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由此可见,从心理学角度看,夜读的效率应该是不会低的。
其次,夜读有利于学生提高夜自修的整体效率。高中生在学校一般要上叁个小时的晚自修课。不但时间长,而且学习任务重。学生日复一日地做书面练习,日久不免生厌、疲倦。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变换一下学习方式,以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来说起到一种很好的调节作用。每天夜自修定时阅读,可以促使学生提高书面练习的速度,避免学生学习上的“磨洋工”现象。另外,我发现,在夜自修结束前十分钟左右时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所事事,或者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其实是在等下课铃响,白白浪费学习时间。通过夜读,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一“边角料”时间,化零为整。
再次,夜读可以浓郁读书氛围。早上是学生新的一天学习生活的开始,而夜晚是这一天的学习生活的结束。学生从起身开始到睡眠前20分钟,一天两次浸润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这种氛围本身就是一种良好高效的教育,是一种无痕的“不言之教”。古代有“挑灯夜读”的典故。让我们的学生亲身体验夜读的情趣,不失为一种美的熏陶。
阅读改变人生。阅读使人广博,也使人深刻。建议更多的同学们喜欢阅读,也建议老师们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