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嘉中学校本课程介绍
目 录
1.武进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项目
2.武进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修订)
3.必修课程《公民意识》开发实施方案
4.必修课程《读书与人生》开发实施方案
5.选修课程《新闻传媒与小记者写作 》介绍
6.选修课程《数学发展史》介绍
7.选修课程《数学文化》介绍
8.选修课程《英语会话技巧》介绍
9.选修课程《西方节日文化》介绍
10.选修课程《战争与和平》介绍
11.选修课程《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介绍
12.选修课程《世界大国的发展道路》介绍
13.选修课程《物理·生活·技术》介绍
14.选修课程《生活中的化学》介绍
15.选修课程《热爱生活&苍产蝉辫;珍爱生命》介绍
16.选修课程《现代生物技术》介绍
17.选修课程《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介绍
18.选修课程《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介绍
19.选修课程《环境与社会》介绍
20.选修课程《戏楼与戏曲文化 》介绍
21.校本课程片断或教案
武进区礼嘉中学学校课程项目
|
项目名称
|
实施对象
|
总课时
|
实施方式
|
责任人
|
校 本 课 程
|
公民意识
|
高一必修
|
36
|
课堂教学
|
王学群
|
数学发展史
|
高一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顾海燕
|
|
新闻传播与写作
|
高一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潘少波
|
|
战争与和平
|
高一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杜宁
|
|
化学与生活
|
高一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朱国英
|
|
热爱生活&苍产蝉辫;珍爱生命
|
高一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章吉
|
|
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
|
高一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管泽峰
|
|
环境与社会
|
高一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王小春
|
|
英语会话技巧
|
高一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薛娇
|
|
读书与人生
|
高二必修
|
36
|
课堂教学
|
吴燕芬
|
|
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
高二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王斌
|
|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
高二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殷静玉
|
|
世界大国的发展道路
|
高二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王建仁
|
|
物理·技术·生活
|
高二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吴业庭
|
|
现代生物技术
|
高二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邵俊阳
|
|
西方节日文化
|
高二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尹惠英
|
|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
|
高二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管泽峰
|
|
戏楼与戏曲文化
|
高二选修
|
18
|
课堂教学
|
陶瑛
|
|
|
|
|
|
|
|
文化社团与兴趣小组活动
|
小记者苑
|
各年级文学爱好者
|
每学期18课时
|
课外活动
|
潘少波
|
丰华画苑
|
艺术班部分学生
|
每学期18课时
|
课外活动
|
陶瑛
|
|
|
|
|
|
|
|
|
|
|
|
|
|
|
|
|
|
|
礼嘉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
自2005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本着“以德促智,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本地的乡土人情,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点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我们发挥家长、社区、网络、校外机构的作用,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开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实施,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努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努力构建有鲜明特色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叁年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对课程目标、课程项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都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一.课程目标
1.使学生建立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初步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治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具备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课程项目
学校在前叁年成功开设《与法同行》、《文明礼仪》、《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英语国家知识与文化》、《生活中的物理》、《环境污染与化学》、《国土整治》、《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形体舞蹈》等二十余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教材。新开发的课程有:高一年级计划开设的《公民意识》、《新闻传媒与写作》、《英语会话技巧》、《战争与和平》、《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等;高二年级计划开设的《读书与人生》、《数学文化》、《世界大国的发展道路》、《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现代生物技术》、《戏楼与戏曲文化》等。
叁.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学原则外,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们,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及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校本课程的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按各自选择重新组班开展活动,并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允许学生重新选择课程项目,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基础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及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以年级为单位统一组班,每班学生数在50人左右之间,全年级学生在同一时间上校本选修课,实行走班制。
上课地点包括原教室、各活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阶梯教室、微机室、音乐室、操场等,由教务处统一编排并相对固定。
选修课程原则上由本年级的老师担任,每门选修课程根据参与课程开发的情况和教育教学能力情况由学校确定一位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课程的实施和考核评价工作。
四.课程评价
1.课程方案的评价
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由
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生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问卷调查及必要的专家指导,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课程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是否关注学校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是否体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等等,及时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强调过程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以此作为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务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⑴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⑶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
⑷学生家长的反映;
⑸学习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3.教师评价
⑴教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⑵教师在平时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
⑶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反映;
⑷学生家长的反映;
⑸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程保障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负责教师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师资整合,对教师或教师工作组上报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进行集体审议及指导,将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议。
2.学校聘请教育局、教研室及有关专家等来校担任校本课程的指导工作。
3.教务处、年级组、备课组积极协调、安排和组织教学计划的执行。
4.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并通过听课、查阅资料、
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载入老师的业务档案。
5.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场地、器材、经费等物质条件,严格做到从时
间、师资、内容、评价、保障等各个方面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