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嘉中学学科教学要求
2005年
新课程背景下,各科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在总结以往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要主动学习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实质,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加强学习研究,备好每一堂课
1.要认真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在对“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着手进行教学设计。
2.要贯彻“叁维目标”,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实现以知识为载体,以提升能力为目的。目标的叙述要准确、清晰和简练。和分析各章节教材,明确各章节教材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找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3.要多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布置预习提纲、学案等形式进行学习的反馈,从而科学确定教学的起点,在“低起点”上实现“小跳跃”。
4.要认真研究各知识点呈现的方式,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规范的教案。
5.要在备课组长的牵头下,认真阅读,没有“老教师”,人人应备详案。毕业班倡导使用统一学案,备课组内分工协作,确定每一堂课的“主备”,在说课、议课的基础上形成统一文稿,组内其他老师“二次加工”,创造性地使用和发挥。
二.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活力
1.教学中,要重视新课导入。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如趣味情境、激励情境、探究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学习状态。新教师备课必须有“新课导入”。
2.教学中,要正确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把握好最佳作用时机和最佳作用点,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获得的成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3.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通过阅读、讨论、演示、实验、表演等形式,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切忌教师马不停蹄,一讲到底,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结课前至少要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反思、整理。
4.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教学手段,如图表、模型、实验等,提倡多媒体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但是,多媒体不能盲目滥用,要因课而异,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
5.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学会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培养基本能力。
叁.精心设计作业,认真及时批改
1.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应创新作业方式,通过灵活多样的作业类型和分层次的作业要求,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2.各科应有作业本,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从而使教与学双向反馈。批改作业应有等第、日期,有时要加相应的批注,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倾向性问题应有所记载,及时讲解,并督促学生认真订正。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订正集”、“经典习题集”等,开展后续学习反思活动。
3.练习册要有选择地使用,精选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类型相似的典型题作为作业,切实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练习册要批改与督查相结合,切实提高使用效率。
4.练习基本上应立足于课堂,要通过即时训练、微型训练、背诵默写等手段,检测目标达成情况。要编制单元练习,检测一定时段内教与学的效果。
四.加强课外辅导,全面关心学生
1.课外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措施。各科老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加强学法指导,使其树立信心,重视学习意志、情感、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得较快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应在课外给予指点,让他们学得更广一点、深一点。
2.要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配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存在问题,明确培优补差对象,拟订计划和措施。毕业班老师要做好导师制工作,把目标对象拉在手里,记在心上,通过面批辅导、谈心会诊等措施,和风细雨深入到目标对象的思想、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建立记载,记录下学生成长发展的轨迹。
五.积极开展教与学的评价,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1.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将评价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评价寓于教学活动之中,真正体验过程性评价。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存在问题作必要的记载,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
2.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过程的参与,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教育的过程。
3.要紧扣教材中提示的研究课题,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在共同参与研究中,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
4.各学科老师要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听课、评课、议课的实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探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科学地评价目标达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