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办公平台登陆
您好,超级管理员!&苍产蝉辫;进入后台
网站公告: 喜讯:热烈祝贺我校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申报公示喜讯:在2023年常州市高中音乐优质课评比中,我校陆恬老师荣获二等奖,特此祝贺!喜讯:在2023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我校荣获中学组壹等奖(指导老师:戈玉燕、陆恬),特此祝贺!?喜讯:在第叁十四届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中,我校余乐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李丛旭、钱宝权陈嘉宇、陈忆凡、孙灿、韩青峰同学荣获高中组叁等奖,特此祝贺!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04-10
  • 常州市特级班主任怀宁04-09
  •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戈玉燕04-05
  • 五云楼11-16
  • 校门11-16
  • 体能训练中心11-16
  • 六艺楼11-16
  • 问渠楼11-16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活动快讯>>正文内容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总结
    发布日期:2012-03-12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陈京疆

     

           本学期在中国共产党涏生90周年的凯歌声中,在武进区党代会的胜利闭幕声中,学校教科研工作坚持“一个中心,二项基本”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加强教研组建设,丰富校本教研内含;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加强“微型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力争“把大事变成小事,把小事做成实事”,从而达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发展、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力争为常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礼嘉镇创建全国卫生镇作出应有的贡献。
     ()倡导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定能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将学习视作自己职业生命的第一需求,让学习成为自己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提高课程改革的能力。
           1、各教研组结合学校国家级情商课题《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激励学生增强学习信心的行动研究》、国家教师科研基金重点课题《以“过程思想”引领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的实验研究,联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组织教师精读《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如何做研究》、《师德与教师职业生成》、《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在深入学习、勇于实践和不断反思的过程中结出自己的思维硕果。学校要求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必须结合本人才学教学实际和微型课题研究,上交至少5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反思或读书笔记,作为校本培训考核合格的依据。通过学习反思,提高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增强了教师们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教师们由过去的“重结果轻过程”转变为“重过程优结果”。学生健康了心理,扎实了过程,结出了成果,体验了成功,激发了兴趣,强化了信心,在今年高考中,我校学生超常发挥,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本科指标。
            2.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级教师培训,吴燕玉、马继忠老师赴中央团校参加全国团干部培训;吴燕芬、顾海燕、管泽锋、吴燕玉、高如玉老师参加国内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花大力气,下大本钱用于教师参加常州市“名师大学堂”菜单式培训,全校150多位老师,将参加640人次培训,学校首期就支付了近2万多元。
            3、学校教科室不定期地在校园网和《教科研简讯》上转载《人民教育》、《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上海教育科研》、《课程与教学》等刊物上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文章,供教师们学习,提升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上半年共编印2期《教科研简讯》。
            4、组织教师学习《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对于加强教研组工作建设的意见》,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高效化。
    ()深化课题研究,实现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实现规律化的过程。因而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育科研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坚持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工作思路,发挥教育科研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为日常教育教学服务。“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效即成果。”每位教师都要树立“教师人人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丰富行动策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因为这个过程正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经之路。
      1、各教研组在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课题的基础上,各学科、各备课组又根据本学科在教学中存在和需要探究的问题,自立“微型课题”,通过短期效应,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校共立项22个“微型课题”,使全校“组组有研究项目,人人有研究目标”,创设了学校新课程研究的教科研氛围。本学期属于考试学期,“小高考”、“小中考”、高考、中考一个接着一个,学校为了达到既能开展课题实验课教学研究,又能提高高考、中考的课堂教学效益,学校在过去把高考调研、中考调研、职称评审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实验课、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同题异构”课型,加强了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增强了课堂教学考核的对比性。在此基础上,学校集中组织了四次校级课题研究观摩课周,共开设研究课、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67节,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共开设12节“同题羿构”研究课,开拓了教师的视野,磨炼了教师的意志。通过平时不断的磨炼,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常州市《蔡卫东名师工作室》活动中,我校尹庆丰老师开设的实验课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武进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堂教学评比中,周彩丽和周水易老师双双荣获区叁等奖。
    2、以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课题为教科研网络主脉,引导教师脚踏实地围绕高考、学业水平测试、中考搞好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让课题研究在出经验、出成果的同时,造就一批具有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尹建文、王学群主持的《优化课外作业练习&苍产蝉辫;提高学生学习水平》、陆伟刚、黄建刚主持的《建设校园足球文化的行动研究》、吴业庭、贾青主持的《基于学生发展的有效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等区级课题以科学的理论,创新的研究、丰硕的成果通过了武进区教科室结题签定,获得了专家组的好评。其中尹建文、王学群主持的课题获区二等奖。蒋卫山、吴业庭的《减负增效背景下的优质高效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尹建文、王学群的《减负增效背景下政治作业练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课题、吴明锋、贾青的《中学物理深化的策略研究》课题,理念创新,思路清晣,策略具体,行动到位,以丰富的课题材料迎接常州市减负增效课题中期评估。同时,白奕波、潘宇老师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立项为武进区教科研课题。以蒋卫山校长为课题组长的学校综合课题组立项了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课题《以“过程思想”引领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力求加强本校教学过程的研究,由过去“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过程优结果”转变。
    3、积极组织报送各级各类论文竞赛,本学期虽然论文评选活动较少,但到目前为止,先后共报送论文45篇论文参加国家级和省“蓝天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论文评比中,诸燕、张同江、管泽锋老师的电教论文获区一等奖,贺刚、蒋敏芬、戈玉燕、庄亮老师获二等奖,周艳清、王学群、虞赛春、花洁老师获叁等奖。
     4、积极开展学生竞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在本学期开展的各级各类学生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勇创佳绩,捷报频传。在第十叁届“语文报杯”作文比赛中,我校参赛的学生的1获省二等奖,3人获省叁等奖;在武进区中学生口语电视比赛中,有1人获二等奖,3人获叁等奖;在“中天杯”武进区第五届中小学生航空模型竞赛中,有1人获二等奖,4人获叁等奖;在常州市2011年机器人大赛中,我校有8人获叁等奖,学校获团体叁等奖;在2011年江苏省机器人大赛中,我校有2人获二等奖,1人获叁等奖。
    (叁)认真开展校本科研&苍产蝉辫;浓厚学校科研氛围
    校本教研源于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教学需求和专业发展而开展的“草根研究”,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质量、科研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不是行政部门外加的任务,而是一线教师自身的需求,它与新课程相生相伴。
    1、注重教科研沙龙研讨。“教科研”沙龙活动是我校教科研活动的一个窗口。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这是一个属于教师自己的舞台,在本学期中,各学科要充分利用各学科集体备课时间,各学科、各教研组选择一些名师、专家的讲座、经典的课堂教学、专家对示范课的点评等内容,进行专题学习。每位教师都要根据播放的课堂教学过程,书写个人听课评价意见,作为学校对每位教师校本培训的必修作业。通过说课、上课、评课等活动,深入推进“教科研沙龙”活动,充分发挥沙龙活动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切实发挥其应有的实效。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在这个个性的舞台上交流教育故事、讨论教学案例、展示自我风采,逐步提升教师的理论功底,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整理形成一些典型沙龙研讨案例。
    2、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是一线教师走进课改的突破口,也是我校进行校本研究、实施校本培训、落实校本教研的一个有效载体。在本学期中,学校教科室将组织学科教师,对自身周围的教育故事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教学现场观摩、同题异构教学、教学片段赏析、撰写教学反思等方式引导教师从鲜活的教育故事、教学案例入手,不断提高自己分析和反思的水平,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同伴合作,学会交流反思,学会解决问题,努力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力争成为一名“智慧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3、规范学科教研活动:本学期,教科室加强了对教研组工作和课题组工作的指导,协助教研组长与课题组长健全备课组、教研组管理机制,把教研组作为“科研基地”,强化了各备课组和教研组教研力度,提高了教科研的效果。本学期积极探索了以理论学习、疏通教材、集体备课、公开教学、集体评析的科研流程,规范了集体备课制度,充实了校本研究的内容。各学科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观看了3-4节全国名师“精彩课例”,所有听课教师都写了观后感。扎实开展学科教研工作和课题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工作职能。期末学校将对各个教研组的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在学校中进行教研组和课题组工作交流展示,提高课题研究和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和各级各类学生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竞赛能力,让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个人的作品。
    (四)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构建学校“名师工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教师之计,培养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重要保证。
    1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在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第叁批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中,经上学期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本学期经学校综合全面考核,马继忠、庄晓燕、张静、袁莉娜、毛丽菊、庄亮、黄晓晔、陈文南、王斌、丁晓春、蒋素芬、吴超、潘宇、袁莉莉、王燕、李云波、吴小洋、潘丽君、吴燕玉共19位老师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
    2.落实“青蓝工程”。选派富有经验的同学科、同年级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订立师徒合同。对今年来我校工作的5位新教师给任务、压担子,确定成才目标。制定“叁年成长计划”。师徒结对做到了有计划、有制度、有活动、有记载,有考核。本学期对新老师进行2次集中培训,就备课、上课和收集教学资料等方面进行了培训。通过“一对一”的精心指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吴丽敏、周水易老师虽然只参加教学工作一年多点,但教学中“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精心指导学生参加学生竞赛,有多名学生获得奖项。马继宗老师制作的法制教育课件荣获江苏省叁等奖。本学期末,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对2008年参加工作的2对师徒进行了“师徒结对”结业签定,其中岳瑛老师在冯双松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一轮高中循环教学,总结撰写的教学论文获得了区级以上的奖项。这些年青老师在学习中提高,在工作中锤炼,在研究中提升,在总结中反思,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他们正大踏步地走向学校骨干教师的行列。
    3.认真做好2011年职称评审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职前培训,积极确保2011年拟将参加职称评审的老师能顺利通过。通过校本理论培训,今年职称理论考核,虽然人数多、要求严,但我校参加教科研考核的32位老师有29位获得了良好等第。校本培训提高了学校的职称达标率,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4.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武进区“十一五”百名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精神,在硕士研究生报名上敞开大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报考,在政策上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在教学工作上千方百计进行调课,确保在读生按时参加进修,在经费报销上大力优惠,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今年,在学校已有16名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上,我校又有7位老师报名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
    5.本学期分别召开了2次教研组长会议,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校行政的倡导下,本学期各教研组长加强自身素质的锤炼,积极带头开设实验课、示范课,率先垂范。各教研组还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效益的优劣取决于课前的备课和磨课。本学期,各教研组充分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开展专题化、校本化的校本研究,加深对教材的领会,加深对课标的理解,准确把握考试说明的尺度。物理、英语、政治教研组在几位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在各位组长的具体操作下,重视每一次集备活动,力争让每一次集备使老师们获得最大理解,让每一份学案使学生们获得更大收益。政治教研组荣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称号,物理、英语教研组荣获区“先进教研组”。同时,教科室在上学年根据新制定的《礼嘉中学教研组工作考核细则》,对全校17个教研组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的基础上,今年又根据考核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重新修正了《考核细则》,对于一些专业项目封顶计算,确保了各教研组之间的平衡。并再次对各教研组进行全面考核。通过细则化考核,各教研组明确了工作目标,加强了教研组建设,提高了学校专业队伍的素质。
    五.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1.本室全体人员虽进一步树立了为教师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和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但距离教师们和校长室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还需努力。
    2.本室人员虽严格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但在学校进行级部管理体制改革中,未能沉下去,深入年级组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领,与一线有一定的距离,今后需深入基层,进行零距离的指导,加速学校级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
                                                                        2011年7月6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