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将以区教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开展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教育科研为“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服务的工作方向,围绕“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学校品位”这一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真正使教科研走向实践,走近每一位教师,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二.工作思路:
本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基本思路是:围绕学校2011年工作思路的指导意见和7.13会议上蒋校长提出的:“以教科研工作的创新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创造良好的教科研效果”要求。继续加强“一个中心,二项基本工作”的建设。一个中心既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二项基本工作既加强教研组建设,丰富校本教研内含;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加强“微型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力争“把大事变成小事,把小事做成实事”,从而达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发展、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
叁.工作目标:
在校长室领导下,坚持以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教之路,与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进行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减负增效意识,使更多的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方向发展。
1.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提炼课堂教学精华。
2.开展减负增效研究,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3.拓宽师资培训渠道,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早构建和谐组织。
四.工作重点:
(一)深入学习教育理论&苍产蝉辫;构建基础理论工程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定能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在实施减负增效改革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将学习视作自己职业生命的第一需求,让学习成为自己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减负增效的意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1、学校将在青年教师中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上好一门课,读一本专业书,参加一项课题研究,学一门技术,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让青年教师在学习中增加知识,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
2、本学期,每位教师要在泛读的基础上,精读《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撰写教学反思,在深入学习、勇于实践和不断反思的过程中结出自己的思维硕果。全体教师结合教育教学研究和“微型课题”研究,积极反思,撰写成文,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上交5篇个人教学反思,学校组织评审小组,评选出优秀的教学反思,刊登在《教科研简讯》或发表在校园网上。
3、学校教科室将不定期地在校园网和《教科研简讯》上转载《人民教育》、《江苏教育》、《课程与教学》、《新课程》等刊物上与“有效性教学”相关的文章,供教师们学习,提升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4、组织教师学习《礼嘉中学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礼嘉中学学科教学要求》,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高效化。
(二)注重各级课题组建设&苍产蝉辫;强化学校科研教师队伍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主体,是教科研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学校科研层次,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向前推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校有2个国家级课题、3个常州市减负增效课题和3个区级课题。本学期中,学校教科室将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使课题研究达到有序性、有效性。重点对于申报备案的市级课题进行跟踪管理,定期做好课题的开题、中期评估、研究资料等方面的指导,促进课题研究向着规范有序、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1.加强对各级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以常州市减负增效专项课题为龙头,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确立“微型课题” ,坚持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工作思路,发挥教育科研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为日常教育教学服务。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效即成果。”的科研思想,每位教师都要树立“教师人人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丰富行动策略,提高个人专业水平。九月份,召开一次各级课题组组长会议,交流课题研究情况,检查课题研究进展,指点课题研究策略。本学期将在规范“微型课题”研究材料和格式上下功夫,加强对课题组长的专业培训,使课题组明确要求,规范操作。
2.开学后,将组织物理教研组《减负增效背景下的优质高效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研究》、《中学物理深化备课的策略研究》,政治教研组《减负增效背景下优化政治作业练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叁个减负增效课题组,在2011年上半年常州市教科所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对照专家提出的意见,整理研究材料,分析研究数据,总结研究实效,梳理研究思路,明确下阶段课题研究方向。同时,创新专题网页,及时上传相关资料,体现研究过程,更新研究内容,以备市教研室理论组成员的不定期检查。以扎实的理论、详细的过程,充实的效果,满意的答卷,高质量地通过常州市教科所的结题鉴定。让科研成果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建设。
3.进一步指导高中语文教研组《语文教学追求优质高效的行动研究》、高中数学教研组《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初中数学教研组《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三项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围绕高考、会考、中考搞好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让课题研究在出经验、出成果的同时,造就一批具有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从本学期开始,各课题组要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每学期确立一个专题开展教学研究。专题研究必须做到:将专题“立足点”与学校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同步;将“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将“切入点”放在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上,提高课题研究的效能。
4.配合教务处,在11月底到12月初开展区级“对外观摩教学活动”。让各课题组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课题研究经验。
(叁)认真开展校本科研&苍产蝉辫;浓厚学校科研氛围
校本教研源于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教学需求和专业发展而开展的“草根研究”,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质量、科研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不是行政部门外加的任务,而是一线教师自身的需求,它与新课程相生相伴。
1、注重教科研沙龙研讨。“教科研”沙龙活动是我校教科研活动的一个窗口。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这是一个属于教师自己的舞台,在本学期中我们将根据蒋校长的要求,与教务处协调,将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调整,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学科调整到周二上午,数学调整到周叁上午,英语调整到周叁上午,语文调到周五上午,做到时间上有保障。教研组长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随时安排老师开设汇报课、课题研究课、示范课、同题异构课,做到内容上有保障。通过说课、上课、评课等活动,深入推进“教科研沙龙”活动,充分发挥沙龙活动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切实发挥其应有的实效。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在这个个性的舞台上交流教育故事、讨论教学案例、展示自我风采,逐步提升教师的理论功底,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整理形成一些典型沙龙研讨案例。
2、开展教学案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线教师走进课改的突破口,也是我校进行校本研究、实施校本培训、落实校本教研的一个有效载体。在本学期中,学校教科室将组织学科教师,继续观看名师“精彩课例”和对自身周围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撰写课后评议和案例分析。通过教学现场观摩、教学片段赏析、撰写教学反思等方式引导教师从鲜活的教学案例入手,不断提高自己分析和反思的水平,提高教学观摩分析的能力。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同伴合作,学会反思,学会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努力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力争成为一名智慧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3、规范学科教研活动:在本学期中,学校教科室将注重对教研组工作和课题组工作的指导,协助教研组长与课题组长认真制定工作计划,规范每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课题组活动。以理论学习、疏通教材、集体备课、公开教学、集体评析等方式扎实开展学科教研工作和课题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工作职能。期初将组织教研组长认真学习学校“和谐教研组建设方案”,自我排查,不断完善,年底学校将对各个教研组的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一批“和谐教研组”,配合学校并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区、市“和谐学校”的验收。同时,在学校中进行教研组和课题组工作交流展示,提高课题研究和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和谐教研组”建设。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和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竞赛能力,让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5、开展论文征集活动:本学期中学校教科室将以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和市、区“教育学会年会论文评选活动”为平台,积极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帮助教师进行修改,提高论文的质量。对其中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积极向省、市级各类教育教学刊物投稿,促进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发展。本学期,教科室将整理前二年学校老师们的获奖和发表文章,编印《礼嘉中学丰华教科研论文》集。
(四)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构建学校“名师工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教师之计,培养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重要保证。
1、落实“青蓝工程”建设,当前学校教师编制不断趋向于饱和,新教师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新教师的主体将是新到本校工作的教师,根据此现状,教科室将采用两条途径加强“青蓝工程”建设。一是给调入本校的和交流来本校的青年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老教师进行“师徒结对”,让新教师们尽快了解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各项教学规定和教学要求,加快适应本校特色教学的步伐。二是充分发挥市、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示范作用,让青年教师与其“师徒结对”,给青年教师树目标,给任务,圧担子,缩短青年教师成长为市、区骨干教师的路程。同时积极开展“立志、立功、立业”叁立培训活动,使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2.加强“名师工程”建设。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师资培训,把我校教师培养成具有新课程理念,适应减负增效要求的教育科研型教师,培养出更多的各级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推荐并积极参加区、市级教育教学评比活动,使他们脱颖而出。选拔一批会考试、能上课的学科骨干教师,优先外出学习,参加常州市级教研活动,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使他们在各级各类教师比赛中为校争光。
3.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重点落实面广量大的校级培训工作,分期分批组织,集中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让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得到学习培训的机会。
4.配合教务处,开展学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大赛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让青年教师在竞赛活动中得到锻练、得到成长、得到升华。同时也为参加教育局教研室开展的初、高中各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选拔人才。
(五)进行人文管理&苍产蝉辫;做好服务工作
1.加强图书馆建设。本学期将在新图书馆做好图书、资料的摆放、整理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建设,早日向学生定期开放,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在学校科研管理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科研成为教师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让科研亲近教师,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成长奠基。争取让全校的教科研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