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武进区礼嘉中学加强小记者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礼嘉中学“小记者苑”挂牌于2002年,是常武地区最早挂牌的中学“小记者苑”。学校把做好“小记者”这篇大文章作为一项“特色”来大力研究,当作
一个“品牌”来倾情构筑。
一、实施背景
当前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心理负担越来越繁重,紧张、疲惫、迷茫的心理导致学生的生命动力缺失,不利于学生生命个体的成长。新课程的实施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脱颖而出的良好机遇。围绕实施新课程,以积极的姿态,实践新课程,打造新课堂,开发课程资源,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实施条件
把小记者工作与语文教学、德育教育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结合起来,每年组织广大小记者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和采访活动,写出了充满生活本真和文学色彩的新闻报道和采风作品,北京、上海、南京、绍兴、苏州等10多个城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学校投资近20万元建成了全省首家小记者活动中心,分设成长足迹、精彩活动展示、小记者心声、小记者偶像、小记者论坛和策划采编等7个部分,发挥其陈列展览、活动交流等功能和辐射作用,更好地放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优化课程资源。
从2002年第一个小记者报名,到常州市小记者协会礼嘉中学小记者站的成立,学校小记者工作历经十年,小记者总人数已突破千人。学校被评为常州市十佳小记者苑、常州市十佳优秀小记者站,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小记者特色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叁、实施策略
利用常州市小记者协会这一实践载体和平台,抓住实践阵地,把综合实践课程定位为学校新课改的一个突破点,并以此带动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富有创意、卓有成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小记者站成为校园的靓丽风景和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1.组建队伍
每年招收小记者,采取自愿报名与集体相结合,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小记者活动,小记者队伍呈不断壮大的趋势,保证每年人数在200人以上,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小记者站年级分部,从而确保特色教育活动开展的普遍性与广泛性。
2.培训师资
培训老师有资深记者,也有校内辅导员。培训形式有讲座式培训,也有现场采访培训。培训内容有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新闻传媒与小记者写作》,还有常规作业,如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每周阅读《南方周末》《新闻阅读与写作》,写新闻点评。
3.制订计划
印发《采访计划示例》,学习采访计划写法。提供备选题目,制定个人采访计划。交流采访计划,讨论修订,做到切实可行。印发《小记者年度活动方案》,结合具体活动计划,各年级分部制定相关计划。
4.课程实施
编写《新闻传媒与小记者写作》校本课程,分九个专题,前四个专题为第一阶段,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特性;后四个专题为第二阶段,分别介绍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常见的新闻文体特点,综合性学习和采访采风活动,为具体的活动实践阶段。
5.校内模拟
将小记者按照选题分成若干小组,根据个人采访计划,在校内进行采访。每组整理采访计划,写成采访报告。校内进行交流、评比(评选优秀采访报告和活动作品)。
6.现场采风
组织主题采风活动,每学期一至两次大型、若干次小型采风安排。在历次活动中,小记者们具备有条不紊的提问、详细的记录、灵活机智的问答等素质,充分展示了学生良好的素质,每月在常州晚报等媒体发表10篇以上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和活动文章。
7.成果分享
利用学校橱窗、校广播站、家长学习报等,把常州日报小记者苑刊出的文章以及活动中的花絮进行宣传报道。
8. 课程评价
评价将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按课时、成绩和学分叁方面的要求进行评价。
每次活动评出“小记者积极分子”,每学期评选出“优秀小记者”。给予一定的鼓励,调动小记者的积极性。小记者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考核。
四、保障措施
1. 制度保障
以《礼嘉中学小记者苑章程》来规范小记者工作,以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统帅小记者的活动。学校行政会议要商议小记者工作,德育工作研讨会或班主任工作例会要研究小记者工作,学校每次大型活动,宣传小记者工作。
2. 队伍保障
学校有一支固定的素质高的指导教师队伍,培训指导小记者开展工作。每学年有新的小记者加入队伍,抓好起始年级的小记者报名工作,定期培训新队员。
3. 后勤保障
为了使小记者苑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校园宣传载体的作用,校长室加强了对小记者苑的领导,由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指定校长办公室协调有关工作。提供活动的补助资金,每次活动安排车辆和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五、预期成果
学校小记者工作力争继续走在常州市前列,在全市100多所小记者挂牌学校中继续领跑,把礼嘉中学小记者站做成德育教育的示范,素质教育的典型,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指导小记者面上的工作,从培养合格人才和全面发展的方向来努力,正如常州日报社副社长金仲良所言,要真正做到让小记者“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感悟人生,找准坐标,成名成家”,并积极争创常州市小记者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