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叁数学复习中实现自主学习的措施与策略
1、注重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独立地解决问题与自觉地进行归纳总结。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学习和思考时,注意力要在高层次的策略性知识与低层次的描述性知识及程序知识间不断转换,不仅要意识到自己的加工材料,而且要意识到自己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策略是否恰当,优化自己的加工过程。”要使学生进行自觉的自主学习,形成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觉地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学生头脑中除了必须储存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储存有关如何学习与如何解决问题的一般和特殊的策略性知识,对具体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类型的归纳与总结,也可形成解题策略,因此既要注重化隐为显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也要注重解决具体问题的一般性方法的归纳与总结(要把握问题的关键,形成灵活的知识块和相对稳定的解题流程,避免模式化和机械化)。
例如在刚开始进行总复习时,我要求学生自行将教科书中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述出来,结果有的学生分章节进行小结,有的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也有学生用框图或流程图进行整理,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都起到了梳理知识、巩固基础的作用。后来,我要求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的进行交流,进行补充与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让学生积累和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自觉地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可提高学生研究探索的能力,培养科研意识。
2、让讨论成为课堂正常秩序,成为课堂内外的常见形式
讨论是进行信息、思想的交流,把思维引向深入与开放,发现关键点的一种途径,是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讨论可以满足学生表现的需要,可以激发求知欲,培养合作和钻研的精神。在我的课堂中,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只要是学习需要的,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的。我认为,讨论是普遍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很轻松地学习了有关知识、能辨明是非,而且增强了合作精神和民主意识。高叁学生数学知识较系统和较全面,了解或掌握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思维敏捷,能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学生的讨论中,本人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获得了很多解决题目的良方妙法。
3、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带着答案或问题的思考上课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运用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这样一个过程。它往往受教学时间、内容与教学目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使学生失去了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容易形成学习上的依赖性,容易形成等答案、对结论作出简单的接受和记忆的习惯,从而造成学生自主性差,学习能力差、思维能力差。在高叁数学复习中,教师应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室,让学生在课外继续思考、研究、讨论,然后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探讨、明确。
4、在复习中遵循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原则
在高叁数学复习阶段,要重温整个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要进行大量的解题训练。很多老师担心学生时间“不够用”,害怕课堂上容量不足,造成学生“吃不饱”,结果很多教师为学生“代劳”了许多工作,该学生归纳的知识老师已经事先整理出来了;该学生探究的问题,老师过早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课堂上该给学生充足时间亲自练习的时候,老师迫不及待地让学生“停下来看黑板”,“欣赏”老师的解题功夫。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性缺失,依赖性增强,探索求真的意识大大削弱,最后在学习效果上大打折扣。
在课堂上老师要讲解的练习和例题,必须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演练,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解题体验,真正做到先练后讲,精练精讲,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学生才能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失败中积累经验教训,才能真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习的海洋中畅意遨游。
总之,在高叁数学复习中,教师一定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以开阔的空间,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