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办公平台登陆
您好,超级管理员!&苍产蝉辫;进入后台
网站公告: 喜讯:热烈祝贺我校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申报公示喜讯:在2023年常州市高中音乐优质课评比中,我校陆恬老师荣获二等奖,特此祝贺!喜讯:在2023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我校荣获中学组壹等奖(指导老师:戈玉燕、陆恬),特此祝贺!?喜讯:在第叁十四届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中,我校余乐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李丛旭、钱宝权陈嘉宇、陈忆凡、孙灿、韩青峰同学荣获高中组叁等奖,特此祝贺!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04-10
  • 常州市特级班主任怀宁04-09
  •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戈玉燕04-05
  • 五云楼11-16
  • 校门11-16
  • 体能训练中心11-16
  • 六艺楼11-16
  • 问渠楼11-16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德育纵横>>思想教育>>正文内容
     
    遵守课间礼仪,争做文明学生
    ——学风建设学生国旗下讲话
    发布日期:2012-12-14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陈文南

    吴炜煜2012112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遵守课间礼仪,争做文明学生》。
    菁菁校园,大雅之堂,碧树芳草,一花一木,靠我们全体同学共同呵护,才有其春意常在;莘莘学子,勤奋好学,苦读不辍,优良学风,靠我们全体同学孜孜追求,才有其硕果累累;师生和睦,自尊自爱,孝敬父母,民族美德,靠我们全体同学言行相随,才使其蔚然成风。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标志,是青少年必备的一种美德。文明是尊重别人,更是尊重自己;文明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思维习惯,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但是在课间,我们不难发现有部分同学文明意识淡薄,在走廊或教室里追逐打闹、高声喧哗,甚至还会撞到同学和老师;有的同学没有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就出去玩,导致上课铃响才想起狂奔教室;还有的同学喜欢吃零食,把包装袋随地乱扔……这些不仅有悖于中学生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影响了当代中学生的形象,也破坏了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同学们不妨来反思一下,你们身上是否存在这些现象?是否认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给自己造成什么影响?给别人造成什么影响?
    课间休息是为了让学生修整身心,以便精神抖擞地迎接下一节课地学习。上周国旗下讲话中政教处张主任已经强调我校德育工作将重点关注和督查两方面:一、边走边吃现象和吃零食或充饥食物问题:二、课间文明休息问题。为此我倡议同学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间休息前应收好本节课所用书本,并准备好下节课的课本及学习用品。
    2、在教室内尽量轻声交谈;不做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影响到下一节课的学习。&苍产蝉辫;
    3、在卫生间内要注意礼让他人,不拥挤、不推搡,爱护公物
    4、课间在校园内不能随意吃零食,更不能随意丢弃食品包装袋。
    5、在走廊走动要轻声、慢步、靠右行;不能在楼道内急跑,如果碰撞到他人要主动道歉;遇到老师要停下脚步,主动问好。
    6、同学之间互相尊重,礼貌用语挂在口边;要热情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给同学起绰号,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男女同学之间,自尊自爱,举止文明,言行得体。
    学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园地,因为每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都会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会扩大到社会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之中。我仍然引用英国小说家萨克雷说过的那句名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课间十分钟的意义在于使同学们能调节身心、放松大脑、活跃气氛,从而能以更为良好的状态进入到下一节课学习中去。健康、文明的课间活动氛围,不仅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辅助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有助于构建校园内和谐愉悦的教育教学环境。校园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的校园文明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同学们,让我们牢记校园课间文明礼仪,让文明礼仪的种子在我们心中深深扎根,努力把建设优美和谐的礼中校园!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会:吴炜煜
                                                      20121126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