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研组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地理学科组>>教师成果>>正文内容
重视原理、细化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
发布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作者:WXC

重视原理、细化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

高叁地理教学直面高考,作为学生的选修科目,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将所学知识灵活变换、重新组合,找到关键点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光高叁教学如此,其余年级的教学也是如此。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地理原理,细化过程,让学生明白具体的知识的来源、演化,掌握思维的过程,理解方法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科水平。

十月十日,恰逢区教研室来我校调研,本校所有地理教师共同听了调研课,课后评课、交流后有了以上的感触。

本课《经纬网的应用》是区域地理复习课的第一节,相关知识在复习必修一时已经进行过复习,故本节课主要是温习一下旧知,巩固以前所学。首先介绍一下本节调研课的基本情况和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观课感受

经线与纬线

经度与纬度

将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其间插入部分讲解(没有讲解经、纬度的由来和变化)

关键字概括基本知识

15分钟

作为课前预习,这里耗时过长

例题

请学生报下答案

3分钟

无讲解,对学生无任何帮助,并且例题选择不太恰当

利用经纬网研究地理坐标

给学生1分钟时间完成图上的相关练习

做题,不少学生不知如何下手

2分钟

学生思考时间太少,过于匆忙

在校对学生的答案后,进行了一定的讲解,板书:

判断纬度(北北大,南南大)

判断经度(东东大,西西大)

学生起来回答答案

10分钟

本规律有什么作用?

展示2009年江苏卷的一道经纬度对于地心对称的题,让学生求解。在学生解答完成后,又总结归纳了经纬度对于地心对称、地轴对称、赤道对称的叁种规律

学生做题

6分钟

归纳这样的规律并无意义

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出示题目,让学生解题,再以局部图的方式来说明东西方向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9分钟

学生不清楚经纬线,方向不知如何判断

在课后的相互讨论中,授课教师阐述了自己的备课思路:本节教学内容在复习必修1内容时已经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略微复习经线和纬线的基础上,以典型题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寻找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听课教师相互也都评说了本课的优缺点,其中有一位说跟随授课教师的教学步骤,感觉这节课听下来就是什么也不懂。诚然本课学案设计的框架上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明显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的学科水平,导致整节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并没有什么收获。纵观整节课的最大问题所在,是教师高估了学生,从而在课堂上忽视了原理和过程的讲解,并没有在根源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导致没有达成预设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给了本人一个想法,讲解地理知识应当从原理上探究,从过程上细化(思维方法、途径),从而落实知识之间的转换,解决学生知识到应用上连接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重要的辅助工具,一些重要的原理亦是以图形的方式来呈现,在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建立图、文、工具系统之间的转换,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

例如在本节调研课中所用的练习一例如下:

   

     

                             标出图中A B两地的坐标    标出图中A B两地的坐标

请标注其他经线的度数    A.           B.               A.          B.          

当时学生在做第一个图时,很多学生并不清楚经度和纬度的变化,有许多学生在第一条经线时就标错了。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应当从经线、纬线的划定,纬度、经度的确定上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树立侧视图中“横纬竖经”的概念。这可能借助地球仪来实现,但是地球仪在投影上并不清楚,可能借助Google Earth中的网格功能来实现。第二帮助学生树立极视图中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同样也可能借助Google Earth中的网格功能来实现。同时还可以在图形中引导学生去分析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划分。

  

              侧视图                           极视图

当学生有了正确的经纬线概念后,紧接着便需让学生明白经纬度的由来。可以通过讲解右侧两幅图,让学生明白经度和纬度分别是面面角和线面角的角度,并且结合上面所给出的图形,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说明经度和纬度的变化。接着可以让学生绘制如下的工具图,来掌握通过度数的变化而判断经线、纬线的方法。同时可以进行组合,形成经纬网系统和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基本方位概念。

在这些图中,不仅可以学习经纬网的定位和东西经、南北纬的判定,同时上课教师所讲的什么对称关系也是一目了然,根本不用去总结什么规律,学生自然就会明白。

所以在这里作者认为我们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本着寻根问认底的想法,从最根本的知识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

经纬网方面的问题可从经纬线最基本的知识中去解决。自然地理的知识相互关系较为密切,自然地理的问题往往需要从最底层、最基础的知识上去解决。例如,地球的球状形使得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点,地轴的倾斜使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来回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使得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有了时间性的周期变化和空间性的地区变化,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四季和五带,所以四季和五带要讲清,就必须让熟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气压带和盛行风带形成的原理是太阳辐射的分配和地转偏向力;季风形成的原理可以用热力环流来说明;大洋表层洋流中风海流分布的原理是行星表面的盛行风带的分布,而盛行风带的分布又是与太阳辐射的分配和地转偏向力密切相关;各种光照变式图的根源是二分二至日的四幅光照图,在每幅图上注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圈上极昼极夜的状况;气候类型分布的根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等等。

当我们将地理的一些重要原理让学生良好掌握后,那么由这些原理衍生出来的相关知识和地理现象不再成为难题。这也就是原理的重要性。

新课程将教学目标分为叁个紧密相关的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里面过程、方法、技能的联系非常紧密,过程中蕴含着方法,方法体现过程,当掌握了过程与方法就变成了具体的技能。当我们想要让学生掌握某种方洗,就必须将这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展现给学生,首先让学生学会模仿,然后再通过训练,让他能够自如的运用,内化成为方法,固化成为技能。

如前文中的用的例子,让学生标注各经线的经度和点的地理坐标,当学生掌握了原理后,也便掌握了方法,再加上训练就会逐渐演变地理技能。这是因为在讲解原理时就详细的地说明其中的步骤,学生自然就知道了方法。

在地理上也有一些没有原理可循,而必须讲步骤才能掌握的技能。例如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确画法;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的二分二至示意图,如何去判断二至和二分日;热力环流的形成;锋面系统控制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状况;水循环各环节等等。

以二分二至示意图中二至日和二分日的判断为例:

二至日的判断

1、过地心画与地轴垂直的赤道

2、连接地心和太阳中心

3、看连线与圆的交点(太阳直射点)位置:在赤道以北的为夏至日;在赤道以南的为冬至日

4、根据地球公转按顺序判断出春分日和秋分日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必能掌握二至日和二分日的判断方法。

细化过程,就是将教师的地理思维过程具体化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了解某一具体或一类地理问题具体化思维过程,从中学习到思维的方法。

相应的各类光照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等也应如此进行处理,学生从中绘图的步骤后才能掌握正确的后才能绘出正确的图。

原理是解决地理问题根源,过程是掌握方法的泉源,只有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细化才能学生掌握应对千变万化的地理问题的犀利武器,真正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


附学案:

经纬网的应用

目标导学

【高考考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3.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重难点】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                     

【课前学习】

1. 经线与纬线

经线

纬线

概念

连接         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圆弧形状

都是            

       外,其余都是    

指示方向

指示        方向

指示         方向

长度

都相等,约为          

       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

2. 经度与纬度

经度

纬度

定义

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夹角)

某地所在地球半径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线面夹角)

起始点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