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一地理备课组 王小春 2011.11.30 高一(6)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 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 通过材料分析,结合教材读图3.1分析,说明陆地淡水资源对人类生产与生活重要性
2、 分析示意图,让学生掌握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3、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分析水循环示意图,能说明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
4、 让学生通过合作分析案例,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
2、通过会析案例,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材料1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材料2 从1994年起,我国水利部决定
“水法宣传周”从每年的“世界水日”即
材料3 历届“世界水日”和中国“水法宣传周”主题对照
年份 |
历届“世界水日”主题 |
年份 |
我国历届“水法宣传周”主题 |
1995 |
妇女和水 |
||
1996 |
为干渴的城市供水 |
1996 |
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强化节水 |
1997 |
水的短缺 |
1997 |
水与发展 |
1998 |
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 |
1998 |
依法治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1999 |
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 |
1999 |
江河治理是防洪之本 |
2000 |
卫生用水 |
2000 |
加强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
2001 |
21世纪的水 |
2001 |
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
2002 |
水与发展 |
2002 |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2003 |
水--人类的未来 |
2003 |
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2004 |
水与灾害 |
2004 |
人水和谐 |
2005 |
生命之水 |
2005 |
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
2006 |
水与文化 |
2006 |
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
2007 |
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
2007 |
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
2008 |
涉水卫生 |
2008 |
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
2009 |
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
2009 |
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
2010 |
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 |
2010 |
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
2011 |
城市水资源管理 |
2011 |
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 |
思考:
(1)你从上述叁段材料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体现了什么情况?
(2)叁段材料中所说水,你认为应该主要是什么水?它属于地球水体中的哪一类,该类水体包括哪些?这类水体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作用?
(3)叁段材料中的水是什么状态,还有其他状态吗?它们各自的数量概况和分布情况如何?
(4)人类为什么越来越重视淡水资源?(从数量、分布、主体等方面加以考虑)
(5)结合生活经验考虑一下,日常生活中人类易取得的淡水是哪些?
①河流的补给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说明两者的补给关系:(在图中画出箭头)
河流水位比湖泊水位_____ 河流水位比湖泊水位_____
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与河流相连的湖泊对河流的水位有________作用,人们模仿其原理,修建___________来实现对河流水位的人工______,以趋利避害。
一、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含义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让学生分析教材P55 “图3.3 水循环示意”
2、水循环的类型
学生,教师注意引导: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由此可以将水循环分为叁类--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