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育动态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技术学科组>>经验交流>>正文内容
信息技术课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佚名

信息技术课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管泽锋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有些教师还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使好学生的优势素质得不到进一步提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又得不到及时的补救。在这种差异存在却不能消除的前提下,如何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本文就是从自身的实践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对“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作一些探讨,同时也进行总结和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之间的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异更大,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这已经成为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课题。

一、学生信息技能存在差异的现状分析

1、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各个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情况、教学要求不同。部分学生接受到较好的信息技术教育,部分学生甚至从未摸过计算机。因此,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情况不同,是造成中学阶段学生信息技能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处在探索和革新的状态,都还不够系统、不够成熟。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已有的经验和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起点参差不齐,所以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又很快,经常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本来操作很熟练的、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也较快、较好;而本来基础较差的学生学起来就显得越来越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还有一些吃不好,学生意见也大,老师课堂难教,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对他们来说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2家庭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不同

    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为培养孩子的特长,购置了计算机,甚至利用双休日、寒暑假送孩子上各种电脑培训班学习电脑知识。这些孩子相对于其他孩子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起点早。这是信息技能存在差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学生个人是否对计算机有兴趣,是学生信息技能差异形成的第叁个主要原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计算机知识的传播呈开放性,学生不必到中小学校才能学到计算机知识,获得信息技术技能。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和带来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人际交往的便利、虚拟世界的神奇强烈地吸引着生性好奇的中小学生。

3、“差异教学论”的提出,为各个学校开展差异分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是并没有切实贯彻。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也对此现象作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及原因:

   1)流于形式、流于口头的现象比比皆是,虽然信息技术老师对差异教学对本学科的重要指导作用有一些意识,但并没有真正去实施。主要还是因为重视的程度不够,探索、尝试和钻研的精神不够。

2)虽然,差异教学一度被提出,也有一些学校、一些老师付诸了实践,但由于措施和策略的不当,其可操作性较差、效果欠佳,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实施的措施和策略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缺乏较规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教师也缺乏实践的恒心和毅力。

二、“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

面对诸多的差异性,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取差异教学手段,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教学呢?我提出了以下一些思考意见:

     1、创设“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可以很容易地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必安排得太满,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些自由活动时间。上网阅读网站上的新闻,欣赏校园网服务器上存储的学生优秀网站、flash动画等,甚至可以玩一些健康的游戏。通过这些活动,寓教于乐,让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简单划一的操作充满生气,让电脑的神秘消除神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同时还可以采用竞赛法,作品展示法,师生互评法等。使每一个学生融于课堂,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2差异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分层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任务分层、教学分层等方面入手:

首先,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设计分层学生模型,主要采用分组的形式。分组有同质分组(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分成同组)和异质分组(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分成同组)两种。实践使我认识到,异质分组更有利于协作互助,可以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教学的一种可利用资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进行目标分层,针对“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包括集体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集体目标是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达到。个人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的层次目标,我们也把它分成叁个层次: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以下是我给学生设定的总体弹性目标体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要求,也可根据掌握情况适时调整。

再次,信息技术课提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以及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我们把任务也分成叁个层次,学生可根据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任务内容,在完成低层任务后,也可进一步完成更高一层任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利于学生不同个性的发挥和创造性、发展性的培养。

最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主要采用的是隐性同步分层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形式上的同步学习、实质上的分层教学。这种教学,主要是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实际“心中有数”,并不明显表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态度,在操作上隐性地分层要求、分层施教、分层指导、分层评估,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各得其所”。

    3、进行差异性评价,及时反馈情况。

    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获得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水平的要求,检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如学习“奥辞谤诲板报制作时,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设计能力来完成老师要求的主题作品。同时,根据实际也可采用自评、组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还可展示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追求完美的品质。这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

    3、培优补差,加强课外辅导与课内的协调。

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个别辅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针对就是辅导的指导思想,这个别就是辅导必须分层。所以,在课内要注意发现问题,发现在某一方面有发展的苗子,那么,在课外辅导时,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为优生开小灶

4、督促学生先基础,后应用。面对学生之间信息技能的差异,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分为基本技能学习阶段和电子作品设计阶段。对应用软件基本操作的学习,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给出的去做,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每个章节的初始教学。待全体学生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学到的技能去完成指定的任务。如讲贰尘补颈濒”时,任务是发送邮件,而邮件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定,汉字输入速度慢的学生内容可短些。其结果是学生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全体学生信息技能都得到了提高。

    叁、总结与思考

根据以上措施,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1、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进行适当的评价增强了每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向上、提高层次的愿望,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通过小组分层协作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解决了教师指导上的困难,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同时也锻炼了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和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需要教师具有更扎实的基本功、更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因此,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功底和能力都是最重要的。

4、差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用性较强,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实践与探索,合理延伸和拓展知识内容,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再下苦功。另外,我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还认识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差异教学应该有一套系统的策略,应该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的始终,与整个教学计划和进程融合为一体。

  总之,在这种差异性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组织、综合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产生自我超越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同时培养了学习者的责任心、协作精神及创新品质,使他们具备了未来学习的学习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

3、《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