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时政热点备考:共谋发展共建和谐世界
一、【热点综述】
1. 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于4月14日至16日举行。 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大会上发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 共建和谐亚洲》的主旨演讲。
2.“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叁次正式会晤于4月14日在中国海南叁亚举行。在为期一天时间里,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领导人围绕“展望未来、共享繁荣”的主题,重点就国际形势、国际经济金融问题、发展问题、金砖国家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发表了《叁亚宣言》。
3.针对南海“波澜迭起”,中国外交妥善应对。中方既坚持通过“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来处理有关问题,又始终坚定不移地捍卫在南海的领土主权、海洋权益。2011年7月,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导方针达成一致,为启动南海合作具体项目铺平道路。10月,中越签署《对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强调通过友好协商与谈判解决争议。11月,温家宝总理出席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中国-东盟“10+
4.
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6.以“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为主题的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即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7.
8.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9.欧元区
10.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十叁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
二、【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
(1)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具有其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当前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持续蔓延,世界各国要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2、政治生活: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摩擦和冲突的根源。我国与相关各国在国际金融、海洋权益等问题上有共同的利益,我国在维护各国共同利益基础上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戛纳G20峰会通过旨在促进增长与就业的“戛纳行动计划”。中国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等,都体现了世界各国同心协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
(3)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在和谐世界中,各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基础之上。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文化生活:
(1)文化能够影响人,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生活与哲学:
(1)中国同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国家和谐与世界和谐相结合,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这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系统和要素的联系。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思维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这说明和谐世界的实现是充满曲折的过程。
叁、【命题分析】
在国际冲突频发,纷争不断的今天,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本专题是历年高考全国卷和地方卷的必考内容,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备战2012年高考,要结合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实际,注意党和国家的外交新动向、外交活动的重大成就、外交方式与政策的不断完善,同时不可忽视中国与各大国的政治经济关系。考生还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主动地把个人前途命运与世界发展、民族命运联系起来,自觉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这既是能力的要求,也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政治学科来看,高考命题集中在经济全球化、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联合国的宗旨原则等知识的理解及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运用,以及运用唯物论、辩证法相关原理分析如何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四、【模拟高考】
1.南非的加入是2011金砖五国叁亚峰会的一大亮点。南非加入后,“金砖国家”的地缘分布更广,有利于形成一个更具广泛代表性的合作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这一事实说明: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②新兴大国主导世界发展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④发展中的大国结盟与发达国家相抗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目前美债中有大约四成被用来作为各种金融市场交易的安全抵押品,标普将美国主权评级下调有可能对美国债券市场的影响有①美国国债收益率提高②美国国债收益率降低③美国融资成本上升④美国融资成本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对于国际市场来说,美国国债曾被投资者视为金融风暴中的最后一处安全港,我国持有约1.16万亿美元美债,然而现在它的信用度已然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这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有:
①中国未来可能减持美国国债 ②中国未来可能增持美国国债
③中国外汇储备大量减少 ④中国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在2011年戛纳G20峰会上对于发展问题的专题发言中,胡锦涛主席指出,2011~2015年,中国将为发展中国家援建200个项目,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物给予免关税待遇。我国这样做是符合:
①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②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利于促进世界发展的活动
③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这说明:
①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能够影响人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第1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
①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②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统一
③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④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以“交流、交融、共享、和谐”为宗旨的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十叁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于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在发展中创新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近期美欧债务危机令世界担忧,温家宝总理在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了“战胜危机要靠信心、合作和责任”。即我们要有信心,同时要承担起责任。在搞好中国经济的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共进。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对待危机要: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发挥正确意识的决定作用
③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9.2011年是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20年来,中国与东盟通过互利合作,不仅繁荣了地区经济,也维护了地区和平,堪称区域合作的典范。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同东盟的友好合作,中国的发展也为东盟的繁荣带来重要机遇。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③充分利用有利的外因 ④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2011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六届东亚峰会上就南海问题阐明中方立场。温家宝指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是明确的、一贯的。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定推动务实合作,并为最终达成“南海行为准则”而努力。这是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共同意愿。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这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共识。
说明上述材料中温家宝总理就南海争议解决所述立场的政治生活依据。
【提示与答案】
1.B ②④观点表述错误。
2.A 评级下调,其国债价格降低,收益率上升,融资成本上升。
3.B 评级下调,中国可能会减持美国国债,我国的外汇储备不一定会减少,但其实际购买力下降。
4.D ②③不符合题意。
5.D ①②观点表述错误。
6.A ③④是无关选项。
7.C 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8.D ②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B 其余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①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符合主权国家应履行和平解决国家争端的国际义务。②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③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符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④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符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