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礼嘉中学政治教研组叁年主动发展规划
(2012年1月------2014年12月)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师德建设的基层组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组建设的科学管理和提升教研组群体的教科研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已显得非常重要。我校政治教研组现有8位教师,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名、中学一级教师6名,中学二级教师1名,为了实现我校可持续的发展,更为了教研组进一步发展,我们进行教研组叁年建设规划,从而提升教研组成员的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落实学校的叁年主动发展规划,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探索和谐课堂为重点、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为核心、以深化校本教研为动力、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积极探究,团结拼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为我校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做出贡献。
二、具体的工作规划
(一)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点,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学常规对于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教研组始终以落实教学常规为立足点,经济开展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加强教学常规工作,形成严谨的教风。
(1)制定《思想政治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教学目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与评定等六项指标,使常规要求具体化,教学工作规范化。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准时上、下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防止出现学生注意力涣散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负责,特别要抓紧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测试、分析等环节,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教研活动的制度化,以教研促进教学,让先进的教学方法得到辐射推广。每周二上午开展教研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校级公开课或者组内实验课,每位教师必须听课,课后及时评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至少听课25次,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观摩课或公开课(尤其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观摩课),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开设一次校级以上公开课,同时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区级以上评优活动,争当优秀教师。
2、开展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全组教师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党的精神,交流心得体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内外大事,形成良好的政治学习风气。在加强师德修养、遵纪守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表率作用,全组教师相处和睦、团结互助,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本组教师要遵纪守法,勤奋敬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勤奋踏实,面向全体学生。组内教师无违法乱纪和体罚学生的现象。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做研究性教师。
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我校逐步走上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办学道路,教研之风在校园内蓬勃兴起。本组将继续开展常州市课题《减负增效背景下优化政治作业练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的研究和实践,加强课题网站建设。本组教师能够围绕市级课题和教学实践开展校级微型课题的研究,每学年每个备课组要开展一个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申报区级以上课题的申报。每位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实际,研究出能提高有效教学的一些教学模式,同时建立好我校的教学资源平台,更新教研组网页,使之成为同伴资源共享、反流反思的平台,每月教师必须向教学资源平台上传1篇教学反思、两篇教学案,把政治学科打造为我校的品牌学科。
(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位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做法是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胆利用投影、录音、录象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2、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校本课程。98年下半年,我组成立了“时事论坛”课外兴趣小组,组织显示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实际,今后叁年我组将继续开展“时事论坛”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能力。其次,结合常州市的公民教育,开发和应用《公民意识》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开发《生活中的哲学》、《与法同行》等研究性学习课程。
(四)以“青蓝工程”为依托,加强学习,积极开展“立志、立业、立功”
1、加强学习。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和业务理论的学习,对学校及社会的各项公益活动要有热情,定期参加政治学习,撰写体会文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每位教师每年必须至少撰写一篇论文。"在教言教 ",教研组要提高业务理论研讨气氛,定期浏览各种业务书刊,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充分利用专家组理论引领,和共同体的交流,及时了解课程研究动态,确定专题研究的方向,指导研究的不断深入。读书制度:建立推荐阅读文件夹,把有关 “新课程改革”好书、好文章放到校园网上,供同事们学习、品评、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好的指导今后几年的研究实践。沙龙制度:继续发扬敢于直言、同伴互助的传统,围绕课题和教学实践的研究,组织专题、系列的研讨活动,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共商研究的对策,使研究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2、师徒结对互学。通过师徒相互听课,教材分析等方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获得“双赢”。
3、提供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拓展教师的视野,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组内、校内、区级和市级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教育技术的培训,并有一定的学习总结和各种考核合格。
4、制定名师强组计划,引领教师成长为合作型、研究型、学习型、反思型教师。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一所学校最大的优势。学科组要加强对常州市乃至全国政治学科优秀教师成长因素的科学研究,发掘出更为一般性的成长要素,并内化为教师自身成长的全过程,使教师的成长状态从一个自然过程上升为一个理性的科学培养过程,促进教师对自身经验行为的科学化和艺术化分析。政治组要把名师的培养作为载体,引领全体教师成长为合作型、研究型、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叁年内叁位教师能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培养出两位武进区骨干教师,在全市打造出有影响的优秀教师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