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群(过渡):刚才各位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所提问题太复杂、所提的问题不是一个真问题、不明确自己提问的目的、只接受自己期望的答案、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学生不会提问等,所以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下面我们谈谈政治课堂优质提问的重要性。
吴超:优质提问是指在课堂交流中,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生、发展并实现超越的一系列教师提问行为。优质提问不仅能促进班级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发展,还能促进个体思维的纵向发展;不仅能让学生经历一场愉快的思维旅游,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高效地发展。优质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关键,其价值表现在如下叁个方面:1、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动力。问题是指需要解决的某种疑难。而杜威认为思维不会自发地燃烧,它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课堂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要能发生、发展,问题的设置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媒介。2、教师的提问行为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必要条件。人的思维有其特有的惯性,学生也不例外。学生思维具有形象性,总喜欢依赖形象的事物展开思考,如果教师不加深入的引领,那学生的思维就容易形成浅显化思维走向,遇到问题就匆匆忙忙地下结论;再如学生思维具有依从性,如果教师不加鼓励引导,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将被优等生所霸占,直至最后丢失思维的习惯;还有学生的思维具有怠惰、麻痹性,思维中一旦碰到些许困难,学生就容易放弃目标,削减自己进一步探索、思维的意愿……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这种引导集中体现在了教师的提问行为上,所以说教师的提问行为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必要条件。3、优质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保障。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需要学生对一切与问题有关的状态和操作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状态是指那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操作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是需要学生付出心智努力的,而这些心智努力的付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崎岖性。任何无关的、不到位的提问都会让学生的思维依然困惑于那些含糊的、矛盾的、失调的情境之中,也有可能于瞬间沿着错误的途径发展,得出虚假的或有害的结论,甚至是夭折。所以说,只有优质提问才能保障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速度以及质量。
丁晓春: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美国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引发新的问题发现与突破。所以强化教师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成功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保护、引导并激发学生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容忍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观点持批判和怀疑的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由继承然后创新。
严小微: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建构主义学习者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指挥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以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实现自主构建。在政治课堂中,特别是“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等环节,教师若能再课堂提问教学中进行优化设计,形成有效的提问,必将较圆满地完成最终的意义构建。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构建主义原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贾银波: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对于教师把握课堂质疑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恰当的提问可以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合理的提问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有句话说,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也是学生学习和认识新事物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失败是学生讨厌学习,厌烦学习。而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去学习。因为每一个人总是有力图去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蕴疑的教学提问,能够让学生沉浸在好奇的氛围之中,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也就好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马继宗: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在教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苏霍姆林斯基坚持认为:“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要学会思考。”因此,我也觉得教学生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创造发明的起点。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问题就是个体在满足需要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主客观要素的缺损和障碍而使活动中断时所派生的一种需要。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问,可以是教师提问,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总之在课堂上要求多提出问题,多解决问题,能让学生不断地开发和培养自我的思维能力,提高自我的思维能力,正所谓“刀越磨越快,一天不磨就生锈。”大脑也是如此,经常动脑便可以使自己的大脑越来越灵活,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恰到好处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问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的境地,最终一无所获。俗话说得好:“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推动力。要开拓学生思路,就要给学生多一点启发,了解学生疑难所在,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想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学离不开思,学与问,也是相辅相成的,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这就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向工具书、老师、同学及其他有专长的人请教,寻根追底,通过好问搬掉学习过程中的一块块绊脚石,扫除拦路虎。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意向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下进行的。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因此,教师的教学提问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讲求提问的态度、方法和技术,以保证师生交流讯道的畅通。在学生和教师共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学习者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开发自我,不断地发展自我,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我们评价课堂上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很有个性,或这个人的个性很强,如果某个学生在课堂中一直没有自己的观点,一直是被动地,机械地学习,那么我们会认为他缺少个性,主要是因为他缺少提问的欲望和能力。而在课堂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的学生,他的个性充分得到了展示,也就会不断地发展他的个性。
秦建英: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思维活跃了,探究问题的热情才会爆发出来。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一切探究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鲁宾斯坦心理学派认为:“人的思维本质特征之一是思维的问题性;思维起始于问题,是能动过程;是以创新为核心,是思维着的主体的活动;思维产生于问题情境,又以解决问题为其目的。他们的“问题教学”理论强调,真正意义的教学活动不应从教师向学生提出已知、现成的知识模式开始,而是从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创设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去激发学生对新的未知知识的认识需要,形成学生真正的、内部的认识动机,以间接方式影响学生能动的学习过程。
尹建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家,是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例如:哥德巴赫猜想。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也就没有发现,没有兴趣,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契机,问题必须是真问题,课堂优质提问的前提是教师精心设计高质量的优质的问题。优质提问是优质教学、高效学习的核心。在一个充满了优质问题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围绕问题开展积极主动的讨论、分析、探究等思维活动。教师提出优质问题可以鼓励学生,以优质问题为契机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出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