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武进区礼嘉中学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结合各种资料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怀,把握本文的主旨。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3、感受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资料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情怀,进而能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多媒体 小黑板
课前准备:
1、预习这篇课文,掌握生字词。
2、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3、完成《与朱元思书》的预习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1、前些天我们站在岳阳楼上欣赏了洞庭湖的美景,又跟着欧阳修到滁州的醉翁亭走了一趟,今天我们再去看看美丽的富春江。
2、多媒体出示诗句,齐读。
3、欣赏美丽的富春江风光。(多媒体)
4、看了这组美丽的图片,同学们肯定是意犹未尽,有幸,有一位作家,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已经把这美丽的风光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与朱元思书》。(多媒体)
5、怎样理解题目的含义。
6、谁来介绍一下吴均。(师补充:吴均,生性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梁武帝对此很是反感,便烧了他的书稿,免了他的官职。但不久又奉召撰写通史,但还没写好就死了。)
二、朗读感知
1、检查预习字词。(多媒体)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放慢语速,注意重音和停顿。(多媒体)
3、听读课文的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4、再读课文,把握好重音和节奏。指名读,同学评价。齐读。
叁、诵读理解
1、古人读书提倡“口诵其言,心惟其义。”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课文,心里思考意思。(多媒体)
2、小黑板出示预习中的字词共性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字词提醒强调。
3、第一段,老师示范。
4、对课文第二段的理解,请同学尝试用这种一边读,一边在心中默默翻译的方法。
5、第二段学生按小组逐人逐句翻。
6、小结: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看课文,不借助任何资料而能准确而熟练地讲出它的意思,还有待于同学课后巩固之后的熟练程度。
四、品读体会
1、古人讲“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作者写富春江的景色,抓住了哪两种景来写的?文中哪句话作了概括?
2、具体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细读课文,找出具体写山和水的句子,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并思考分别写出了山和水的怎样的特点?(小组交流)
3、明确并用多媒体演示课文结构。(多媒体)
4、富春江的美,美在山;富春江的美,美在水。在如此美景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受?找出文中的语句?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多媒体)
五、巩固背诵
1、古人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叁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背诵这篇写景的散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记忆一些典型的画面来加快背诵。
2、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图片,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描述图片。(多媒体)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背诵课文。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多媒体)
六、课堂小结
1、古人讲“温故而知新”,一篇古文学下来心里总要想想: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积累到了什么,这样一点点积累,一天天收获,才能学好古文,也才能学会学习古文的方法,进而能有终身学习的资本。
2、学生交流收获。(时间允许的时候,板书字词积累,写景方法(动静结合,以声衬静,多角度,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人生启迪(学会放松,调节自己的心态)等方面)
七、作业
古人讲“学以致用”
1、按时背完课文。
2、补写一封结构完整的书信。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无头无尾的文章,请同学“用现代书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语气,语调,补出全文的开头和结尾,写成一封结构完整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