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
礼嘉中学 初叁(1) 陈岚 2011.9.16
教学目标:
1、能通读课文,说出小说中人物的变化;
2、能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词语,分析并说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3、能就小说删去的描写,扣住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重点、难点:
1、能感悟出小说中人物的变化;
2、能通过咬文嚼字走进文本深处,获得人生人情的更深体验;
教学内容:
一、 检查预习:
1、“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是谁?(明确:菲利普的儿子若瑟夫)
2、速读全文,找一找,文中对于勒还有哪些称呼?
(明确: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法国老流氓、贼、讨饭的……)
3、谈谈你的初读感受。读《我的叔叔于勒》,你读到了一些什么。
(明确: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人的势利,社会的冷酷……)
二、 了解作者:
1、介绍: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为世界叁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2、评价:左拉: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屠格涅夫: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
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
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过渡:请生齐读左拉的评价,
教师引导:什么叫“无限的丰富多彩”?就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对作品
就会有新的领悟。今天,我们就尝试着从《我的叔叔于勒》中读出点儿别的
什么东西。现在我们就从于勒开始,通过对于勒的经历进行还原去破解于勒
的命运之谜。
叁、 于勒之谜:
提示:同学们,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原则:当我们分析一个人物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他的起点。我们先看于勒的人生起点:
1、请同学自读第6小节,说说于勒是个怎么样的人?(引道学生抓住关键词:糟蹋钱)
2、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兄弟,你会怎样?(生畅谈)
过渡:利普夫妇和你们的选择是一样的。于勒的最后结局是被送到了美洲,让
他自己去闯荡。到了美洲的于勒却发现了变化。在几年之内,他先后来了两
封信。两封信都告诉我们他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改变。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封
信。
3、请一生朗读第10小节的书信部分。
提问:同学们,就是这封信,成为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成为了他们十多年的希望。但是,现在,请你仔细研究一下这封信,你发觉这封信有什么破绽没有吗?
(引导学生发现破绽,得出结论:于勒在骗人。)
继续提问:同学们,你读了这封信,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于勒的什么变化?
(明确:于勒的心变柔软了,于勒很自尊,他不希望哥哥知道他的现状)
小结:看来,这封信是一把荒唐言,满纸心酸泪。于勒已经变化了,在谎言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些温度的于勒了。
4、请一组同学读33小节船长对于勒的介绍,提示读出“冷冷的”感觉。
提问:老船长的态度是冰冷的。但是,我们从老船长这句冷冷的话中,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于勒。(引导抓住关键词:“不愿”明确:自卑的后边有自尊,“不敢”的后边有责任心,“害怕”的后边其实有着自我意识的觉醒)
小结:不愿其实恰恰就是表现他要脸要尊严要温暖,老船长嘴巴里冷冷的于勒其实是热热的于勒啊!
5、教师带感情诵读第42-43小节
提问:同学们,继续探究,借助文字还原于勒的形象。这时的于勒还是个“花花公子”么?他的身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明确:“满是皱纹的手啊” 说明于勒已经是一个挣扎在底层的劳动者;“他赶紧谢我” 看出于勒珍惜钱,非常感恩,懂礼貌)
小结:这个时候的于勒虽然穷困潦倒,但是却有了一颗温柔的心灵了。同学们再回顾一下他的起点——从起点到终点,同学们,来,请点评一下于勒。
(生畅谈于勒的变化:糟蹋钱——自力更生;游戏人生——直面人生)
过渡: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菲利普夫妇,此刻你在船上遇到了于勒,你会如何选择?
故事中的菲利普夫妇呢?他们是如何对待于勒的?
请一生读46小节“母亲”的话(明确:菲利普夫妇躲于勒)
你如何评价菲利普夫妇?(明确:只认钱不认人、势利)
引导:菲利普夫妇肯定是中老年人了,难道他们就不能看出于勒信中的问题吗?不可能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四、菲利普夫妇之谜
1、请男生齐读第4小节“父亲”的话
提问:仔细品读,咬文嚼字,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菲利普真的就相信于勒会回来吗?(明确,除了对于勒的期盼,还有不相信于勒会在这条船上的叹息)
小结:原来从这句被重复了十多年的话中已经暴露了菲利普内心深处对于勒发财与否这件事的真实想法。那么菲利普夫人呢?我们看看她的表现。
2、请女生齐读38小节“母亲”的语言
提问:你读出了什么?(明确:愤怒)
母亲的愤怒是表面的,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读出来。除了愤怒之外,你发现到菲利普夫人心中的一点儿秘密没有?(菲利普夫人早就知道于勒是不会有出息的)
既然菲利普两口子对真相都有所察觉,他们为什么不戳穿于勒的谎言呢?(明确:于勒其实是菲利普夫妇的一个梦,这十多年来他们就靠这个梦生活。要是戳穿了,他们的生活就更绝望了.)
过渡:说得有道理。菲利普夫人的这一骂,表面上看起来是愤激之辞,但其实却是内心深处的情感的集中暴露。这个时候,她必须面对现实了,必须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了啊!菲利普夫人是如此,菲利普何尝不是。他们哪里是笨到了看不出于勒的书信是有问题 ,而是他们一旦抓住了于勒这根稻草就再也不舍得丢下,于勒,是他们漫漫长夜里里唯一可以看得见一盏灯啊。虽然这盏灯若隐若现,飘忽迷离,但是菲利普夫妇却宁愿把它看作一轮永不降落的太阳。而且,同学们,我们还可以应该继续挖掘,这对守着于勒之梦的夫妇,是一对什么样的夫妇啊!我们还是用还原法。
3、我们先来研讨一下菲利普夫妇的生命起点——
请全班齐读第1、2小节
提问:这两段写的是菲利普一家的生活状态。哪些关键词语要特别注意?
(明确:刚刚够生活、很晚、非常痛苦、计较等)
提问:大家有过为了生计“非常痛苦”的感受吗?
没有很正常,幸好没有。但请大家努力去想像吧,人在非常痛苦的时候,甚至会绝望到放弃自己的生命的。经济状况会深刻地影响人的幸福指数。同学们,从开头几段你可以看出来,这个家庭不是一个充满着欢声笑语而是常常笼罩着阴霾的家庭啊!可是奇怪的是,这个阴霾的家庭却有些细节很让我们感到奇怪。
4、教师读第3小节“散步”描写的语句
提问:孩子们,看看这段文字描绘的情景有什么蹊跷没有?(明确:衣着过于正式)
菲利普一家偏偏要衣冠整齐说明了什么?
(明确:虽然潜意识里面菲利普自己都不太相信于勒会回来啊。注意是“每个星期日”啊,年复一年都一样啊。他们如此打扮,与其说是盼望于勒,还不如说是在盼望一种体面的生活。)
5、这个“刚刚够生活”的家庭啊,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等待。这样的描述文中还有。请生默读文章21-23小节
提问:你怎么评价这段文字中的菲利普?
(明确:虽然生活拮据,但内心深处有一种对这样的高贵的生活的向往)
小结并提问:从菲利普夫人的表现来看吃牡蛎确实是超越了家庭经济预算了,这事儿啊还引发了菲利普两口子之间的矛盾,但是菲利普还是“大义凛然”地坚持了下来。看来,这样的高贵的吃法,或者干脆说,这样高贵的活法对菲利普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怎么样评价菲利普夫妇?
(明确:人生真的很无奈,活着真的很艰难)
6、生活就是这样的残酷。
请继续思考这样——个问题:从哲尔赛岛回来之后,菲利普一家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畅谈)
小结:同学们,我也不知道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就是莫泊桑的小说,他无限的——丰富多彩!无限的丰富多彩就是拥有着无限丰富的阅读视角和无限丰富的解读可能。好的作品总是能够刺激我们去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命运。
五、品味生活:
同学们,生活或许比小说更要丰富多彩。生活的未知性和可能性需要我们调动全部的智慧去应对。于勒的命运、菲利普一家的命运是如此牵动着我们的心怀,这份牵动就可能滋养我们青春的情怀积淀为我们青春生命的智慧。这就是经典阅读的魅力。《我的叔叔于勒》被选进教材的时候被删去了开头和结尾,我们再来看一看你又会读出什么?
请生研读导学案上的补充资料,畅谈收获。
(明确:于勒的遭遇让若瑟夫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人生还是有温暖的)
六、课堂小结:
莫泊桑评论其老师福楼拜的《情感教育》时说:“似乎就是一部充满深深的极度辛酸苦涩的人间苦难的真实笔录。”其实,莫泊桑自己的这篇小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若瑟夫身上寄寓着莫泊桑的情感和希望,冷中还有热,还有光,还有希望。《我的叔叔于勒》当然是灰色的,但是作者寄寓在若瑟夫身上的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召唤,犹黑夜中的灯塔,穿过悲凉之雾,照亮人的灵魂!让我们再次朗读若瑟夫对于勒叔叔的呼唤,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七、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对于勒的称呼 父亲的弟弟
我的亲叔叔
好心的人 的生活
坏蛋 贼 展望美好
流氓 讨饭的 游戏人生直面人生 的明天
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