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研频道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数学学科组>>教研频道>>教研组工作>>正文内容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10词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发布日期:2012-03-02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学校提出的有效教学的策略,以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和新高考改革为重点,面向学校、面向学生,聚焦课堂,努力提高课程的执行能力和新高考的研究能力,认真做好分层施教策略研究,努力提高五严禁令实施后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加强组内老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注意教学资料的积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提倡教师把日常的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时对所上的课进行教后分析和反思。

2在课堂与教学方面,重点是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尝试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学会变为会学。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认真重视抓好教科研,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全体教师应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每一个备课组确立研究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研究,积累素材,每学期每人上交一篇教学论文。

叁、具体措施

1、抓好日常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继续抓好备课组建设,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本学期各个备课组继续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不但统一教学进度,还要统一教材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重点题型,以及适当地降低要求的内容。以学校微型课题为抓手,扎扎实实做好备课组工作

3、抓好叁个年级的教学。

1)高叁数学复习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本学期目标是高考复习的第一阶段,所以复习的思路应该是着眼于期末联考。高叁的教师首先学习好考试说明,弄清考试内容和要求,把握好复习思路和复习方向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高叁各个班级因为基础不同,因此复习的方法、内容也要所区别,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不搞一刀切。

2抓好高一数学衔接教学,打好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高一数学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教会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方法上,放在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性质、公理、法则、公式上,放在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上,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抓好高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升入高叁做好准备:高二年级要参照高叁落实好边缘生的帮带工作,做好学生的分类指导;抓学法指导和学习规范,要重视学科思维培养和书写、答题规范;抓课堂效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注意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加强师生互动,增加课堂的有效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叁、主要工作安排

9月份

1、制定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

2、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区是能大练兵活动。

3、校级公开课:白奕波、潘宇(第叁周)

4、组织教师参加2010届高叁数学备课组长会议。着重交流新一届高叁学生情况,研究学案设计和应用,以进一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5、参加高一年级数学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6、举行课题组例会,并分配好工作。

10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高二数学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高叁数学教师研讨分析2009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同时研究新高叁数学复习教学对策

3、校级公开课:庄晓燕、王斌(第七周)

4、在课题研究中,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检查督促工作。

11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区教学基本功竞赛。

2、组织学生参加高二数学解题竞赛。

3、校级公开课:顾海燕(第十二周)。

4、组织高叁数学教师参加常州市教研室组织的高叁数学教学研讨会活动,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5、各课题组成员交流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12月份

1、完成教研组的各年级集体备课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校级公开课:周艳清(第十七周)

3、组织学生参加高一数学解题竞赛。

4、通过开设研究课、组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专题研讨活动。并就遇到的困惑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

2010年元月

1、开始组织期末复习工作。

2、每位教师写好学期总结和反思。

3、各教师做好期末的监考工作并做好期末质量分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