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金立亚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它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或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构建和谐、愉快的课堂对于师生的发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究竟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了解学生是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视野要从“知识”转向“人”,转向“生命”,转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
对于学生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要从学生“学”的角度,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研究如何科学地教,要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把教会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切实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来安排教学,把握学生的学习倾向,努力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
第二,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即学科的知识基础,要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要在激活思维的深度上下功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设计学习方案时准确到位,才能使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第叁,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如果期望值过高,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失望的情绪;而期望值过低,则会使学生缺乏内在动力,所以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期望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让学生也有参与权。教学目标既要预设,也要生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当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原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和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灵活多变充满趣味的课堂是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自身要求
学习,首先吸引学生的是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学生如果对课堂内容产生了兴趣,他的注意里就会高度集中;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会真正开动脑筋去探索新知识,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如何才能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呢?
第一,要注重运用多种交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叁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课堂上要注意变化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讲解、观察、谈话、提问等组合,开展自主、合作而后探究等学习活动。另外,也要注重学生活动安排的多变性。
第二,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伴随着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和运用,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很多教师都突破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叁、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从而保证学习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运用想象力来从事意义创造和分享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题、意见、思想、情感的交流与分享。教学在师生平等融洽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达成真正的交流,真正的理解,走向和谐愉快的境界。
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应当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与学生平等对话。没有民主,师生之间就没有真正的对话;要对话,就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说真话。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尽可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如经常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谁还愿意试着来说一下你的答案和理由”“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我们分享一下”等等。
第二,要信任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或许学生会出错,教师应当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当作重要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冷静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叁,要赏识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良好的行为做出及时的评价和认可,时期产生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事实上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
教师不要用审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敞开心扉,倾听接纳,坦诚相待,多一份理解和尊重,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建立起自信,才会敢于说真话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只有这样,才会唤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这才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才能真正建立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