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之灵魂---预习作业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 .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是人们的理想追求.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发展智力、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而构建“和谐课堂”的首要是做好课前准备----预习作业.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初步发现问题的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就是学会计划和准备,学会预习更能主动发现问题.
1、以问导读
由于数学概念抽象,思维逻辑性强,远不如文学作品那样吸引人.可以把知识概括成一些问题,作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去阅读教材,就不会感到索然无味了.以这种方式学习新课,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如在学习“余弦定理”一节,在课堂上可以创设了如下情境:
问题情景1:正弦定理给出了叁角形的边角的数量关系,正弦定理是如何证明的?它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解叁角形的问题?
问题情景2:在叁角形中,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如何求第叁边?
问题情景3:在△
①若
②若
③若
问题情景4:一般地,在叁角形△
问题情境5:你有什么发现?能用文字语言叙述?
问题情境6:若已知叁角形的叁边,如何求它的叁个角?
2、以趣导情
预习提纲的设计也要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努力营造愉悦氛围,让学生在趣中学习,在乐中求知,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例如在“对数的运算”一节的预习作业可以这样布置:将一张报纸对折64次,请估计一下它的厚度(一张报纸的厚度约为0.1毫米).想知道问题结果,就怀着浓厚的兴趣,预习了新课,而且掌握了新知识.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专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要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