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
先学后教的思考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导向下,在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平台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下,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形成和构建了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文化.这项改革的实施模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有共同的特点: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先学即学生的学习在前,教师的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的“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阅读、思考乃至作业活动,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是对学生独立学习后的深化、拓展和延伸.“先学”为学生的参与课堂活动提供了基础,学生通过先学带着自己的问题、困惑、思考、想法、见解和意见进课堂,课堂真正成了学生求知和展示的舞台.在这样的舞台上,学生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师生真正成了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这是使课堂具有内在动力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根本机制.
“先学”为了教师在课堂如何处理本堂课的知识点做了参考.不讲对学生已会的、学生能学会的、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二重点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这样的课堂是有针对性有效教学.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化,最终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实现并完成“教是为了不教” .
“先学后教”的课堂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成了一种自觉的行动;二是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学习能力大大增强了,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叁是学生的表现意识和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是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变强了,课堂被用来解决“问题”,教学被用在刀刃上,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