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研动态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英语学科组>>教研动态>>计划总结>>正文内容
礼嘉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2-09-09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 尹惠英

礼嘉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英语学科教学将继续以区教研室教学工作安排为依据,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效益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发扬务实的教学研究精神,优化教研活动方式,,提升校本研修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效益意识,实施增效减负,不断提高我校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 强化课程改革意识 推进学科教学改革

1、引导教师进一步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促进我区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2、引导教师深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对比研究新教材中各板块教学思路与基本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新资源新途径。

3、组织教师开展以主题式研讨为主的教材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深入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力求突破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 改进教研方式  提高教研实效

1. 引导全组成员学习“常州市中小学优秀、示范教研组评价标准”,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在教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围绕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组织教师开展小型专题研究活动。 

3.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学科网页建设,发挥学科网站的积极作用,为教师提供多方位的展示平台。

4加强对英语微型课题组长的培训,提升各类课题的研究与管理水平。协助做好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和有关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工作。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1.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有关学科教学理论,引领教师加强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理论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的有效转变。

2. 围绕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和专题研究活动。以“研究课”引导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

3.组织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4. 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5 进一步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计划地组织他们上公开课、示范课和研究课,促进他们自身的专业发展,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6.开展“e学习”的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不断提升教学效益。

() 注重分析研究 扎实抓好毕业班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学科老师的重要任务,毕业班工作必须抓早、抓实,早部署。

1. 组织毕业班教师认真分析2012高考试卷,把握命题思路,回顾总结复习教学中的得与失,详实制订新一届毕业班的复习教学计划。

2. 全面、科学、合理安排学年教学复习进度,统筹好新课教学与复习等的时间和精力安排,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组织教师开展和参加各形式、各层次的复习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4. 毕业班教师要在集体备课、材料的选择、课堂教学、课后训练、练习的批阅讲评等方面抓细、抓实、抓到位。

叁、活动安排

九月份

1.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高叁备课组长会议,分析研究12届高考英语试卷及复习教学经验,交流各校教学进度,分析研讨高叁复习教学的基本思路,落实有关教学研讨活动。

2.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高一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深入研究和探讨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和基本策略。

3. 尹惠英、葛娟、袁莉莉开设校级公开课

十月份

1. 组织教师参加常州市的高叁英语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

2. 组织教师参加高二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着重研究选修教材的教学基本策略。

3. 组织教师参加英语学科“e学习”的研讨会

4. 王燕、张银燕开设校级公开课

5. 参加区年会论文评比活动。

十一月份

1. 组织教师参加市年会  

2. 岳瑛、浦亚方、仇旭开设校级公开课。

十二月份

1. 组织开展小型专题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2. 徐德友、冯双松开设校级公开课。

3. 协助做好区级课题的申报工作。

一月份

1.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2. 做好期末调研测试的阅卷和评析工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