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实际,构建和谐课堂 ------听戚玉燕老师的公开课有感 上个月听了吴燕玉和戚玉燕老师执教的同题异构课《老王》。两位老师都是用课件,但对媒体的利用有所不同,教学方式也各有千秋。作为外行,我认为戚老师的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效果也更好些。 首先,戚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呈现图片的优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导入新课时她就出示了作者杨绛的照片,引领学生走近作者,产生阅读的欲望。还有,老王饱经风霜的图片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老王的兴趣。 其次,戚老师精心设计本课的教学。先说问题的设计。应该说两位老师的问题内容差不多,但设问的方式不一样。吴老师直接要求学生用一个字归纳对于老王与作者之间发生的叁件事所表达的内涵,而戚老师则采用填空式,而且不限定字数,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上手。再说学生活动的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读、说、评活动有机结合,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性高,讨论的效果好。 然后,戚老师善于使用衔接语,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非常流畅。她以作者引到她的作品《老王》,由老王的不幸又巧妙地插入作者文革时悲惨的遭遇的一些背景资料来体现写作目的。最精彩的是最后又由文中的老王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无数的“老王”,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如何帮助生活中的“老王”,升华写作目的。 最后,戚老师的板书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她都能把握时机,把教学重点写成板书并进行科学归纳。而且因为经过精心设计,各板书内容由浅入深,有机串联,让人一看就明白本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总之,戚老师上课很有激情,语言丰富,教态自然,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如果能把最后5分钟的结课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充分的讨论和质疑提问,这堂课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