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需要巧设学案 学案教学法是一种以学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充分掌握并分析学生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以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而编制的人性化教学方案。它对于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加深对学生所学内容的认知度和兴趣度,引导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今天我听了袁莉莉老师的一堂课,“任务型阅读”教学,颇有感触,这是一堂成功的学案制课堂模式的教学课。教师首先从考纲解读入手,明确《考试说明》对任务型阅读的要求,即根据所读文章,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作关键词语的转换。主要培养和考查信息查找、信息转换和信息概括叁种能力。第二步是学习和掌握四种表格类型:树状图表、竖向表格、横向表格、环状图表。接着是题型呈现:(1)原词重现题;(2)词型转换题;(3)信息归纳题。然后进行随堂检测,最后是反思与总结。 以上是袁莉莉老师的学案设计流程,在课堂上的具体呈现是:1、充分挖掘学生个性特点。老师能根据美术班学生基础薄弱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浅显易懂。2、多途径丰富学案形式。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与兴趣。⑴情景导入:它使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热情和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⑵角色扮演:通过开展小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⑶才艺展示:利用课堂为学生打造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表现出积极而良好的参与性。3、构建完善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学案中设计了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首先自我解决,然后进行讨论解决,这就激发并帮助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作为设计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也就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就获得了充分的体现。 由此可见,精心设计好学案,能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使课堂更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