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而不缺理性&濒诲辩耻辞;,这是我在这堂课后对刘畅老师的一个总的看法。
早在暑假的时候,我就在旅游卫视上看到了这部纪录片的宣传片,虽然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使我特别憧憬、渴望能够拥有一个这样的经历。所以,当听到要去省常中听刘畅老师的&濒诲辩耻辞;公开课&谤诲辩耻辞;时,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可说是彻夜未眠。
在此之前,刘畅老师在我心中的形象是那种很疯狂,充满&濒诲辩耻辞;野性&谤诲辩耻辞;的一个人,没想到见到他本人是那么的文艺。尽管的他行为很前卫,但他的思想却非常地理性,正如主持人说的,很靠谱,同时也使我更加钦佩他。
他说,在途中,他们共搭了88次车,但最困难的还是在国内的时候,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理解他们,警惕心很重,担心他们是坏人。这就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因为在学校都不允许带手机,所以也没让父母给我配备,记得有次我去市区玩,下错了站迷路了,边上也没电话亭,就只好问路人借,可是连问了好几个人,不是说没带,就是说没电了,更甚者直接扭头走人,要不是我急得掉泪了,我想是不会有人理我的。当时我就想,我才一个孩子呀,都要这么防着,人际关系真的是紧张到不行。
在观众提问中,我很荣幸得到了第一个提问的机会。在纪录片中,有一个画面令我印象非常深,在空旷的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在等了很久之后才终于来了一辆车,刘畅老师作出标准的搭车动作,很庆幸,成功了。这只是其中的一次,还是成功的,除了88次成功的搭车,还有无数次的失败,对于我们来说,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就问他有没有想过放弃,他笑着和我说:“放弃的话我回去不还是要走那么多路,干嘛不继续下去,要不前面的不就白费了。”他还告诉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放弃”也是一门学问。
(指导老师: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