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前“多做”,课堂才能“少教”
------“少教多学”之我见
“少教多学”是我校课改“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和谐课堂”提出的教学理念。2012.12.20我们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少教多学,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教师论坛活动。全体老师各抒己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积极探讨了实施“少教多学”的目的、意义和策略,极大地提升了教科研水平。以下是我对教师课前要做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少教”不等于“少做”。
课堂“少教”了,意味着课前老师要“多做”,即是说课前要更充分地备好课。
1、备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备好教材,落实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备教材,应该课前设计好:(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2)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并在探究中什么时候独立学习、什么时候合作学习;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4)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5)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6)渗透哪些教学思想?(7)怎样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3、备好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学习情况。备学情,老师课前应准备好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学习活动中学生做出怎样的学习反应;(3)是否乐于、利于学生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4)是否能提供学生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总之,“少教多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实现课堂的“少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