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育动态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语文学科组>>教师之窗>>教学论坛>>正文内容
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关系的有效性
发布日期:2012-12-31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袁莉娜

 

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关系的有效性
武进区礼嘉中学   陈洁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还包括师生在日常生活、各种活动中的多种形式、内容和情景的互动系统——作者注)具有六大特征,其中与课堂教学过程有关的几点为:①教育性。师生间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师生互动的内容、形式多围绕这一目的及其相应的教育内容即知识、能力、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等的培养而展开。②交互性和连续性。互动是一种交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互动中的双方总是基于对方的行为来作出自己的反应的。在师生互动中,一方面,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学生往往是依据教师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另一方面,儿童的行为同样会对教师产生很大影响,构成师生影响的双向交互性。而且,这种影响是连续的的、循环的,表现为一个既交互又链状的循环过程。师生互动是可控、可调的。教师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地调整彼此特别是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意识地营造与建构积极、适宜的师生互动,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③组织化和非组织化相结合。就表现形态而言,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组织化特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常有明确的目的、内容与预期目标,是为完成特定教育任务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的。⑤非一一对称性。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其一,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不是简单地以活动的频繁为标志,也不是简单地以课堂气氛活跃为尺度,而是将学生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作为核心参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其二,构建课堂上的有效师生互动,关键在教师。具体地讲,教师在构建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前提两个要点。
    前提:教师要准确把握信息交流的四个维度。
    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信息时,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1、要恰当地体现出教材所传递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意境等。一篇文章所包容的信息是繁多的,在教学中,我们要传递多少信息?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要以什么样的信息传递为主?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了然于心。例如,引导初中学生学习《统筹方法》这篇说明文时,师生交流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中学生如何运用这个原理去学习去生活,而不必拘泥于对这篇文章所代表的事理性说明文文体的分析。因为,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例子,对一个初叁学生来讲,它本身的内容比它所代表的事理性说明文知识更有意义。
    2、要重视以单元为单位编排的语文知识,即要重视以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写作规则、语言运用规律与技巧为内容的陈述性知识。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性的,所以,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予以重视是我们的分内之事,而且还要把分散在每一课的知识点放在单元知识的背景中来突显,这样建构的知识就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我们反对那种架空陈述性知识的所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过程中实现的,学生不具备系统的陈述性知识,就无从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没有这个转化过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例如,引导高一学生鉴赏王昌龄的绝句《出塞》,要学生讨论“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所用的互文修辞手法的创新价值,就必须先使学生掌握互文的有关知识,形成相关的认知结构。
    3、要基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实然状态。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对某篇文章、某个知识点理解的实然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才能找准下一步行动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重视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只有建立在学生起点能力之上的双边交流活动才是有效的。有位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时,发现学生对朱先生在景物描写中渗透的感情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就组织了一堂讨论课,试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和独创性阅读的能力。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并且还颇有深度,结果形成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①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②淡淡的哀愁,③浓浓的哀愁,④对家庭生活的失望),并且基本上能自圆其说。这位教师肯定了学生创造性的思考,也谈了自己的见解,还介绍了有关的资料,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深入探究。
    4、要尽可能地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基础教育的性质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又以创新思维为标志,创新思维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为他们灵感的闪动创设机会。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出了学生如此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而且,学生的这种见解和思考又激发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思考。所以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性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建构高质量的师生互动的关键。
    要点一:教师要善于设置高质量的问题。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精神集中专一,思考问题系统深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之中主动参与,或独立思考,或讨论问题,不知不觉中萌发了参与意识,培养了参与精神,形成了参与能力,从而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着积极的效应。高质量的问题设置要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因为这样,教师所营造的问题情境才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从而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那么,如何创设高质量的问题呢?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若干上位性的问题,以较高起点和悬念激励学生思维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上位性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蕴涵着若干个下位性问题,一般来讲,上位问题与下位问题可以是演绎关系,也可以是归纳关系,甚至是放射性关系,几种形式的运用,要视具体课文和学生实际而定,它可以在导语部分设置,也可以出现在一节课的其他环节;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可以是能引出重点、难点的“导火线”式的问题。总之,它必须涵盖整个或部分课堂教学,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上其他的问题组成各个上位问题的下位问题系统,学生的一切活动从微观上指向下位问题,从宏观上则指向这些上位性的问题。
    要顺利地解决上位性的问题,就必须先解决其属下的下位问题,而下位性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钻研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也是师生互动的触发点,学生深入钻研教学内容以后,再回到上位性的问题上来,就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从宏观上审视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当然,一节课的上位问题不宜过多,否则,容量过大,事倍功半。
其次,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所谓深层理解,指的是学生所学的新内容已经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可以自由灵活地提取它来构建新知。能够体现学生对知识有着深层理解的问题主要是对于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所以教师要多多设置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请你解说具体些。”“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请你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你从几个角度思考了这个问题?”
        要点二:教师要不断搭建“脚手架”,创设“最近发展区”。
    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的,它是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得来的。同化,就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信息(学习的新内容)的接纳与吸收,它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顺应指外界信息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与改组,使之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变化,它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能力也不是老师教的,它是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学习的主体,是问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
那么,在高效的师生互动关系中,教师充当什么角色呢?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高级伙伴。⑶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的伙伴,只不过是个“高级”的伙伴,这个“高级”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而又非常自然地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控。所以,对于课堂上的问题,上位性的也好,下位性的也好,教师不可以直接说出答案,教师能且只能搭建“脚手架”,把学生导入“最邻近发展区”(&苍产蝉辫;维果斯基心理学发展理论的重要概念,即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老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能起提示、启发、点拨的作用,不可包办一切,课堂上的问题要由学生自主达成共识,自主解决。&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提供新的理解角度”也就是搭建“脚手架”,创设“最近发展区”,它消除了学生的沮丧,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思考,保护和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成为大家在学生遇见障碍时普遍的做法。
    综合以上的分析,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在把握好双边活动的四个维度的基础上,既要设置高水平的问题,又要不断地搭建“脚手架”,创设“最近发展区”。&苍产蝉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