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门高雅艺术
——记常州市于新华名师工作室在湟里高中开展第二次活动
高中教育教学是一个永远谈不完的话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2012年12月19日,常州市于新华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在湟里高级中学开展了第二次活动。工作室成员欢聚一堂,畅谈教学,感悟思想,深化方法,探讨高考,总结出“教学真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这个主题。
热情强劲的片头曲
声的热情、形的优美、意的高远
工作室成员、湟里高级中学周仁华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节高二理科数学《复数的四则运算》的新授课,周老师精心备课,设计学案,并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关健环节,用诙谐的语言,充满热情的肢体语言,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复数的四则运算。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及重点渗透数学思想。作为高二新授课,听课专家和老师像学生一样,沉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果却非常好,尤其课堂气氛活跃,老师与同学双边互动过程中,既是演员也是观众,一起合作完成了一堂几乎完美的数学课。
课后,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室领衔人于新华老师的引领下,展开热烈的研讨活动,于老师提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要真实但不能呆板,要富有热情但不能失掉严谨,提出在高中数学课堂应以问题驱动课堂,学生只有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才有兴趣去研究和解决。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富有成效,数学课堂的深化,也应该伴随着问题的推进,在解决问题过程逐步渗透思想方法,达到真正解决问题,增强数学素养的目的。
工作室其他的老师也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研究问题的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发现,运用类比迁移的思想和能力去解决问题。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从而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激情四射的片中曲
灵动的生成,内容的升华,方法的深入,思想的渗透
教师应该成为自觉的研究者,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老师要有一桶水,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作为高中数学从教者,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而应该深入进去,数学老师不但要研究知识、方法、思想等基本层面,更一步研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工作室领衔人于老师提出两个重要方向:应从人性的正常思维方式入手,应从教学的正常思维方式入手,给在坐的工作室成员打开一片崭新视界。
于老师还做个《直线与椭圆的叁类特殊相交》专题讲座,他把多年的高考题所涉及的解析几何题串起来,采用几何代数化,代数几何化的思想,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诠释高考解法,解法更简洁,更清晰,展示了一个特级教师扎实的数学功底和深厚渊博的数学知识,再一次让工作室成员领会到数学的美妙和数学教育上的学无止境。
意味深长的片尾曲
在教学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在思考中工作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于新华老师还勉励大家,要求工作室成员积极要求上进,在教学上,在能力上等各方面制定了叁年发展目标计划,要求大家在五级梯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于老师还向大家赠送了对于数学解题新思路的《奇妙接龙法》(徐世震),要求大家好好研读,争取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愉快、高效的教研活动结束,大家都意犹未尽,相约下次再来相聚,握手说再见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心里回荡着这样一句话“吾道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