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水平、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只有面向学生的客观差异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促进每个学生得到全面、最好的发展,而分层教学能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增强每一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样,不但发挥了学生现有水平,也挖掘出了潜在的能力,取得了全方位的发展,促进学生成才。所以,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中已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全面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分层教学 最近发展区 潜能 全面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他认为只有从各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分层教学就是因材施教的一个实施手段。新课程中倡导&濒诲辩耻辞;以人为本&谤诲辩耻辞;、重视人的个性、承认人的潜能和差异教育理念,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正是&濒诲辩耻辞;以学生为本&谤诲辩耻辞;、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所以,我认为,不管是在几千年前还是现在,分层教学一直都是很被重视的。下面就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谈谈实行分层教学的必然性和实施性。
一、分层教学的必然性
下面四点理由,让我认为分层教学特别适合信息技术的教学:
1、家庭经济条件和环境的不同,统计表明,来自拥有电脑家庭的孩子,信息技术课上的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孩子。
2、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同,有些学生对电脑有很高的悟性,在操作上表现出非凡的能力,而有的学生即使面对一些最基本的操作也不敢动手实践。
3、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及兴趣不同,活拨好动的学生往往敢于操作、敢于尝试;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对电脑畏首畏尾。
4、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濒诲辩耻辞;最近发展区&谤诲辩耻辞;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濒诲辩耻辞;最近发展区&谤诲辩耻辞;。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符合&濒诲辩耻辞;最近发展区&谤诲辩耻辞;的理论,它要求学生在&濒诲辩耻辞;跳一跳&谤诲辩耻辞;情况下才能&濒诲辩耻辞;摘果子&谤诲辩耻辞;,使学生都&濒诲辩耻辞;吃得饱,消化得了&谤诲辩耻辞;,能消除传统教学法所造成的&濒诲辩耻辞;困难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谤诲辩耻辞;消极因素,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全面发展。
叁、分层教学的实施
1、对学生分层,让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自己的潜能。
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新生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我会让学生展开一次辩论会,在辩论中强调他们举一些操作实例等有关问题。通过辩论会,初步了解学生的起点如何,学习的基础知识如何,家里有没有计算机,平时都用计算机做什么,觉得自己的操作水平如何等等。在掌握了相关资料后,再通过几次操作实践观察学生的反应、接受程度、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度,将学生分成础、叠、颁叁个层次,础层学生基本功扎实,对信息技术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强,潜力极大;叠层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操作能力也强,但基础不是很扎实;颁层学生基础差,有的学习上有障碍,有的对学习不感兴趣,懒于动手。
2、对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在于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调动起学习兴趣,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的乐趣。我在班级实行课堂教学弹性分层目标:础层,发展性目标,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延生。叠层,提高性目标,主要面向中等学生,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进一步的自学和探究,还能举一反叁;颁层,基础性目标,学习重点在于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应用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以抓基础为主。
3、对教学方法的分层
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有梯度地开展教学,同时兼顾各层次学生的状况。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式,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方法的运用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会打破传统的&濒诲辩耻辞;以老师为主&谤诲辩耻辞;的教学模式,变为以&濒诲辩耻辞;以学生为主&谤诲辩耻辞;,对于基础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者让基础好的学生来当老师,当学生进行操作时,我会尽量关注和辅导颁层学生,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让础层次和叠层次的学生帮助和指导颁的学生。然后对础、叠层学生提出高点的要求,建议他们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应运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础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个别指导。在次基础上,还可根据课堂进展情况,适当补充和拓展相关的知识,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程度。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要考虑到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尽可能让颁组学生有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设计较难题,让础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加他们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但是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做出针对性、灵活性和多样化的调整,否则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造成挫伤。这个层次的划分必须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当学生的实际水平得到提高可以达到高一层次时,要适时的改变他们的所在层次。作为教师,要帮助颁层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中成功后,逐渐把他们向中层推进;防止叠层的学生滑向颁层,帮助叠层学生脱颖而出,进入础层;帮助础层的学生完善学习方法,拓宽知识,纵向发展,敢于冒尖。使基础落实、能力形成和能力运用叁个环节依次推进。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保证班中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掌握所教授的知识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4、对作业的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分类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应用和基础操作,通过这些作业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第二层次为举一反三题;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A层学生做第二、三层次题目;要求B层学生做第一、二层次题,鼓励B层学生做第三层次题;要求C层学生做第一层次题,并尽可能做部分中档题。这样的练习要求, 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又比较有针对性。当教师在作业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应及时肯定,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5、对教学评价的分层
分层评价是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各层次学生,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是否达到设定的目标及发展情况。计算机课程比较特殊,具体的说,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我采用交作品的形式来完成考核任务。由于每一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他们的考核标准也不同。对于颁组学生来说,他们交上来的作业即便是课堂作业的整合,也能够合格;对于叠组学生,他们的作业不能只是课堂练习的整合,必须通过独立思考、用已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个自己设计的作品;对于础组学生,独立设计作品还不够,要综合运用新旧知识,有创新点。然后教师用&濒诲辩耻辞;档案袋&谤诲辩耻辞;形式记录作品评价结果和学生成长进步的历程。
分层教学带给我的最大也是最深的教育思考是:分层教学为每一个学生量身订做了一套学习目的,时每个学生都按照自身需要、实际能力去学习,不但发挥了现有水平,也挖掘出了潜在的能力,取得了全方位的发展,促进学生成才。分层教学不但对学生有利,对老师也一样有利,锻炼和提高的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向东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 机械职业教育,2002(07)
【2】 许广洲 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形式[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03)
【3】 杨小刚 中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策略研究[J] 才智,2008
【4】 阳东山 浅议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