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备课组是一所学校重要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学术研讨的基层组织。这两支队伍研讨、学术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对照四星级高中评估标准,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强化其学术研讨功能,提高其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从而带动全校教师走科研兴教、科教兴校之路,已是当务之急。而作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和职责要求,则是加强备课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目标追求: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班主任一样,是学校最基层、最基本的组织负责人。因为是最基层、最基本的,所以也是最重要的。总的来说,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有着“四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和价值最求:
1、执行规范的表率
执行规范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底线,不执行规范,守不住底线,则自己丧失了做教师的资格。教育部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今年又提出了教师资格每五年审核一次,审核合格予以注册,审核不合格,取消教师资格。
教师上班时的行为规范是最重要的规范。我们在开学初确定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人选时,对初选人的行为规范作了重点考虑。
2、课堂教学的能手
教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是我们领取俸禄的依据。上课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会上课,不愿上课,不敢上课,那还能称之为教师吗?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作为一名教师,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做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当成为自己安身立命的首要任务。
3、团队建设的核心
学校的竞争是团队的竞争。我们并不忽视个人的作用,但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中,其作用才能发挥得更充分。学校是一个大团队,这个大团队是有许许多多目标一致、合作互助的小团队组成的。而每一个教研组、备课组就是组成学校大团队的小团队。我们可以说,小团队强,则学校这个大团队强;小团队弱,则学校这个大团队弱。而我们在座的组长,在团队建设中担负着核心作用。
4、学术研讨的专家
过去有一句话:我们不要做教书匠,而要做教书专家。这句话,不是说教书匠不好,而是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实践的思考者,做思考的实践者,要成为某一领域、某一范围的专家。专家并不高不可攀。孟子说:“有为者譬如掘井,掘井九仞而未及泉,犹为弃井也。”
二、核心职权:
备课组是教研组内同一年级教学组织单位,又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备课组长承担着许多职责和权利,最为核心的职权是:
1、负责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2、制定计划和教研活动方案。要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课程的叁维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本册教材在本科整体课程内容中得地位,把握全册教材内容体系和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实际制定出计划;与本备课组教师共同商讨,确定本学期或本学年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
3、组织集体备课。
规范集体备课的五个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规范备课过程五个阶段: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阶段(解读为本、学习课程标准、教参等)、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
基本要求是:
(1)统筹安排,统一进度。商定备课任务分配方案。备课组长在期初要把一学期的备课任务分解给每位教师,使每一章节都有一位教师负责主备,其他教师为协备。
(2)个人初备,形成“个案”:实行主备制(单元首席备课制),即某一章节主要由某位教师备课。
(3)集体研讨,资源共享,形成“通案”。首先由主备人担任中心发言人,陈述其备课方案,其他老师围绕方案,发表各自的看法,共同探讨,相互补充,扬长避短。在“通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和设计,形成适合自己和本班的个性化的教案。
(4)认真选用教辅用书,编制单元检测题和期中、期末考卷。教辅或练习要认真筛选,剔除过难、过偏的内容。
(5)重点跟踪,课后交流:跟踪听课,对教学效果进行自评和互评,总结提升。
叁、工作思路:
备课组长的工作思路是:一学四抓。
“一学”:学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理念的变革。而理念的转变是最困难的,一旦理念转变了,行动方向也会随之改变。而理念不会自然而然地改变,一种新的理念必须通过反复的学习,才能植入头脑。所以,不学习新课程理论,不可能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观、“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的学生体观,和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主体教学观。
教研组和备课组要建立理论学习制度,通过集中和分散的方式,既要学习通识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又要学习本专业理论。每周至少共学一篇。建议备课组、教研组一学期共读一本教育专着,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的建议》是首读的专着,其次是陶行知的《教育论着选编》。
特别要学习“礼嘉中学各学科教学常规”。
特别要学习“礼嘉中学各学科教学常规”。
“四抓”是指:
一抓教学和学习常规的落实。
二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案编制;
2、课前预习;
3、目标设置;
4、情景设计;
5、问题探究;
6、当堂训练;
7、总结反思;
8、面批作业;
9、质量分析。
叁抓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1、理论学习:
2、课堂教学:
3、课题研究:
4、论文评比和发表:
5、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第四,抓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
课前预习法:
问题学习法:
纠错提高法:
作业帮扶法:
结束语:&苍产蝉辫;
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行动,就有成果。
2013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