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农村初中英语教研组的现状及提升
【摘要】本文基于教学实践阐述了农村初中英语教研组的现状,并由此对于如何提升教研组的实际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研组 以人为本 和而不同
教研组是每个学校都拥有的一个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教研组的组织形态,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新课程下尤其重视教研组的建设,优秀的教研组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我们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同时我们的同事是教学信息和教学灵感的不竭源泉,需要时能有人与我们共同分享成功和分担问题,与同事合作可以鼓励我们实验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对学生灌输“team spirit”时,我们也在身体力行我们所倡导的理念(蒋丹卿,2007)。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研组所践行的职责并不是与我们所期望的相一致的。
一、 存在问题及原因
星期二下午照例是我们英语教研组公开课教研活动时间。本次是初一的一位
英语老师上一节课,第二节就是评课。在听课现场,你可以发现,上课老师上的很认真,但下面的老师有批作业的,有小声交流的,有在发短信息的,有撑着头打盹的……
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1、 这是教师个人的因素造成的,教师在教研组内没有摆正向其他教师学
习的心态,也认为教学是个人的事,团队意识并不强烈。而此种情况下,教研组的评课往往会成为极少数“骨干教师”的“演说场”,大部分老师“头一低、嘴一闭、眼一垂”就把教研组活动的时间打发走了。教研活动完后,部分老师心中还会觉得是“没意思,浪费时间”。
2、 教研组的集中活动时间是每周一次,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安排一次,
每位老师只关心轮到自己是什么时候,在其他时间没有具体的任务,主体意识没有被激发出来,也就没有参与的热情了。
3、 教研活动的内容一般来说总是由教研组长和上课教师研究好了,其他
教师到时就来参加。教师参加教研组的活动,成了局外人,无法参与进去,就算想表达一些想法,由于没有前期准备,也说得不痛不痒。低水平重复的情况出现得较多,影响了教研组活动的吸引力和活动研究的质量。
4、 教研组活动没有系列,针对性也不是很强。没能很好地规划好在教研
组研究的序列,一会儿研究这个,一会儿研究那个,结果哪个也不深入,也就没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大大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二、 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始终贯穿在教研组文化的建设之中,从深层次来讲
决定着教研组发展方向,我们研究教研组文化实际上是在研究人本身。
1、 变“行政组织”为“人性化组织”
我们发现,教研组一味地刚性的管理方式绝不会提升教研组的吸引力,而
只有把教研组建设成充满人文关怀的、能在这里找到温暖感觉的、能让每个教师在这里找到自己存在价值的时候,这样的教研组才会充满生命活力,吸引教师来真心参与。因此,我们在教研组里倡导一种理念,那就是评课时“对课不对人”,只研究课中的教育教学问题,不进行教师的个人批判。
2、 建立“和而不同”的教研群体(金松武,2008)
一个教研组里的骨干教师的力量固然要在里面起引领作用,但不能变成教
学的“霸主”,特别是教研组的引领人物,要从科学的角度去看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要把个人的认识强加到教研组的发展中。同时,要打破教研组中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彼此防范,互相提防的情况,鼓励合作交流,分享智慧,要建立开放的对话机制,建设开放的资源库,创建开放的教学课堂。倡导“和而不同”的理念,要鼓励教师在教研组内说真话,各抒己见,要养成怀疑、批判、求异的研究之风,从而激发教师群体不同层面的不同发展。
3、 以“研究”为教研组的主要品质
教研组为什么存在,不是因为教师是相同学科而存在,而是因为有共同研
究的话题而走到一起来的。因此,“研究”应该成为教研组的主要品质。教研组要能敏锐地捕捉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有效地形式来达成预设的目标。
叁、 以人为本,重组活动
1、改变计划方式,构建共同愿景
要让每个教师个体的生命都焕发热情,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真实的成长,
教师才会发展,优秀教师队伍才会壮大。最基本的可以从开学初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开始:
(1)、调查:拟定出有关教研组建设的最重要的问题,进行调查问卷测试。
(2)、研讨:由教研组长就测试的情况在教研组内进行研讨,并形成初稿。
(3)、咨询:再次通过座谈和访谈等各种形式集思广益、征求良方。
(4)、定稿:教研组长综合各方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后定稿。
(5)、反馈告知:讲修改稿反馈给每个成员,若大家没有意见,则可最终确定为本教研组本学期的共同工作计划。
2、改变活动方式,在实践中成长
计划制订后,开始要思考实践层面的研究。教研组活动的策划也要改变原来的方式,把由教研组长策划的中心下放到各个备课组。活动要实现“五个定”:定研究主题、定上课教师、定上课内容、定评课教师、定专题发言。并上报教研组长向各个备课组发放。
3、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研究
任何教育教学的研究,都离不开科研力量的介入。要使得教研组的活动有品质,必须开展“定向、系统、连续”的研究。因此,我们重新调整了教研组活动的内容,开展围绕课题思想的研究活动。
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英语教学中构建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围绕这一主题,教研组的老师就开始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规划有序列的研究主题。“英语新授课时学生的预习到哪种程度?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复习课中来?……”总之,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研究的主题非常明确,研究方向也把握地比较清晰。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这样的教研组活动中,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了。因为是持续的研究,教师也在不断深入推进,对问题的敏感度、深入思考性也得到有效提升,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也感受到研究成功的喜悦。
以上所谈问题是教研组出现比较典型的案例,但远远没有涵盖教研组建设中的所有问题,但只有以人文本,转变方式,教研组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教师也一定能感受到由这份职业给他们带来的内在幸福!
参考文献:
蒋丹卿 2007. 浅谈如何加强英语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N]. 时代英语报,2007-12-26(14)
金松武. 2008. 教研组:教师“成人成事”的重要平台[J]. 江苏教育,(2): 38-40.
(本文发表于2012年10月(第136期)《新课程学习》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