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专题复习: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授课时间:2013-5-17 授课班级:初叁(2) 授课人:潘丽君
【教学目标】
1、归纳重要词句在文段中的含义和作用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2、能运用方法解答相似题型,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苍产蝉辫;重点:归纳重要词句在文段中的含义和作用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苍产蝉辫;难点:掌握并运用方法解答相似题型。
【教学方法】
学生回顾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由解读《中考说明》导入
二、经典回顾,总结方法
(一)、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含义与作用
1、出示例题
【例1】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
分析:文中的“狡猾”,原指“诡计多端”,这里贬义褒用,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例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故乡》
分析:“高墙”是比喻说法,这里指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表达了我对故乡及故乡人们的失望之情。
2、总结归纳: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因为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一般为比喻义或引申义)。因此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首先联系词语的本义,借助上下文和主题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在语境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有时要考虑感情色彩的变化。表达时一般是先解释词典义再解释语境义。
思路方法:写法(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本义+语境义+(事物的特性或情感)
语言表述格式:“××”一词运用了…写法,原指……,这里指……,起到了(表达了)……作用(感情)。
3、牛刀小试
(二)、理解关键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你能对下面句子的分析作一点评吗)
1、评点例子
2、归纳方法
【思路方法】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思想内容上 与结构上。
A、思想内容上:①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描写方法或者表现手法。②联系本句的含义。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不妨运用简单公式:写法+语境义+主旨义(作者的思想情感 、人物的性格品质)
语言表述形式:运用了( )方法,写出了( )内容,表达了( )中心。
(1)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2)描写角度分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
人物正面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思路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3)表现手法:衬托、渲染、对比、欲扬先抑、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设置悬念、以小见大、讽刺、象征、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正侧面结合、叙议结合、联想、想象、借古讽今等。
B、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每一方面你能再作一些补充吗)
开头: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开篇设疑、开篇点题 奠定感情基调 交代线索
中间: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 承上启下(过渡)
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画龙点睛 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 篇末点题
3、热身题
“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说明他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反映了当时人情的世态炎凉与冷漠。
结构上:为下文他腿断了没有人同情他反而继续嘲笑他做铺垫。
4、当堂演练
请你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可选择其中的一句)
①、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台阶》
②、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绿》
③、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孔乙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叁、【自我反思】(对本课学习的思考)
本节课我解决的问题
|
本节课我学会的方法
|
本节课我感到疑惑的地方
|
|
|
|
四、课后练习
1、将我们练习中做过的这类题目找出来,用今天总结的方法去验证并消化。
2、做语文复习指导用书P61 2、3
3、拓展思考:议论文和说明文中的词句作用
五、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