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研动态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英语学科组>>教研动态>>计划总结>>正文内容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礼嘉中学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3-07-01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周彩丽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礼嘉中学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初中英语教研组在区教研室的指导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下,积极探索我校“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和谐课堂”教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转型,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现将本学期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团结互助,群策群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
我们初中英语教研组现有英语教师9人,其中6人担任班主任。全体老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关爱学生,教育得法,以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领导的认可。传帮带是我们组的特色,在教学中,师徒之间经常相互听课,老教师教新教师如何上好课,如何编写好复习讲义,如何批阅试卷,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进步很快,都能胜任本年级的教学工作。此外,年轻老师能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在公开教学活动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动,群策群力,获得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正确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我们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和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如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常州市“名师大学堂”菜单式培训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论》、《校本教研》、《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学习》《英语课型范式与实践》等专业书籍。通过学习,教师增长了专业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也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要求教师坚持写好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促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通过学习,我们树立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避免教学的滞后性和盲目性。
叁、明确教研组建设目标,落实教研组常规,努力创建教研组特色。
在教研组日常工作中,我们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努力创建教研组特色。
1. 以创建武进区优秀教研组为目标,引导全组成员学习“武进区中小学优秀、示范教研组评价标准”,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在教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围绕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组织教师开展小型专题研究活动。 
3.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英语学科网页建设,发挥学科网站的积极作用,为教师提供多方位的展示平台。
4加强区级课题《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行动研究》的研究工作,提升全体成员的课题研究和管理水平。
四、深化“和谐课堂”的教学改革,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和谐课堂”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如通过研究《英语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英语课型范式与实践》,明确各个年级的英语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知识脉络。课堂教学的模式也从传统的单项传输模式转变为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课堂调节手段从传统的教师权威控制转变到“以生为本”的要求上来。同时,积极开展听课、说课和评课的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本学期我们组有7位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获得听课老师一致好评。而且,我们组的韩健老师在礼嘉中学“和谐课堂”教改优秀教师评比活动中被评为“课改优秀教师”。张静老师参加武进区优质课比赛,得到了评委和教师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五、加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
我们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着力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深入开展区级课题《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行动研究》和各备课组的微型课题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开展了《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的学习和“少教多学在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教师论坛活动,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切实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论文。         
总之,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全体老师团结协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科研意识,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争取更大的进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