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礼嘉中学 谭晓春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必须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结构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崭新教学模式,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进而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数学“以人为本,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创设为情景,以自主钻研为形式,以实践体验为手段的一种学习,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整合性、创新性、合作性等特征。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和谐。
关键词:以人为本 合作 创新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发展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必须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结构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崭新教学模式,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进而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新型教学,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以新教材为载体,积极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全面发展。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必须转变教育角色,从“演”到“导”,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态度,采用恰当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真正走近学生,诱导学生自觉走进新课程、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立足新教材——实施“主体参与型”教学的载体
数学新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学目标,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按照这一理念而编写的数学课教材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载体,也为教师实施这一模式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新教材呈现的基本特点有:
1、教材从内容和结构上,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因此,新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和问题更多是以“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从而使学生能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想”与“说”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为学生互动合作、交流探究创造了机会。课后的一些“练一练”、“想一想”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议论、争辩中,互相质疑,互相提问,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迅速走进新教材、理解新教材,以教材为依托和蓝本,确立崭新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教育行为、教育手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时代脉搏,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适当补充,让教学内容充满时代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实施“主体参与型”教学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教材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者的个体需要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心理学表明,学生学习的基本因素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组成的,二者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但只有非智力因素才能产生积极性。有关资料表明,影响数学课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分别是:智力占20%、动机占33%、兴趣占33%、其它占14%,也就是说,学习发展速度的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当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情感不切,意志不坚强时,即使教师课讲得再好,也激发不了他的智慧火花。这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讲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着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情感。
首先,要帮助学生从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成长需要出发,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以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也就能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因此,新课标反复强调要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让他们自主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就提出“自主”的学习方式,要求载重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意识和进取精神”。数学教学尤其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地释放出来。
“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大家共认的数学教学基本准则,它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尊重学生个性特点,设疑提问或设计恰当的研究性切入点,提供充分的参与时间加以适当引导,使全体学生以高涨的情绪参与自主学习,参与自主体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给他们提供自我联想与想像、自我创造的空间的可能性,教师绝不可越俎代庖,将结论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质疑问难,在自主感悟中发表见解,通过主观努力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叁、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实施“主体参与型”教学的目的
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体能力的提高都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数学课教学活动应充分创设情境和条件,积极开展合作互动、交流探究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初步参与
即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参与机会,示范或指导参与方法。教师要把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处于“问题情景”中的学生有强烈的追本求源的欲望,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一环节的具体做法是:
1、科学导入,明确目标。其方法大体有: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制造悬念,即由问题导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等。
2、设置情境,引趣激思。具体做法:(1)精心设问,即问题不是随意的,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探究情境。(2)有新理念,即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创造情景,呈现新的教学内容,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3)难度适当,即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度,既不能使学生答不出,也不能是简单的判断选择。(4)要多层面,即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为此教师在设置疑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梯度,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
(二)启迪思维,自学找疑——自主参与
自学是发展主体能力的前提,自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基本能力,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起着基础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引导学生自学、自疑,具体做到:
1、学思结合,就是学中有想,想中有学,边学边想。
2、善疑好问,就是在自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自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把书读懂,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叁)多维互动,讨论质疑——合作参与
在数学学习中既分工又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合作,主要指师生间的合作、学生间的合作,也指学生和家长的合作,学生和现代媒体的合作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教师对学生的合作交流作出必要的指导与调控,让课堂主体自由畅述、相互启发,积极发表见解,交流意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取更深入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讨论气氛。
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学习,新课标都特别强调探究学习方法。不仅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探究式学习法,还在“课程目标”中专列一条:“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一点也是探究研讨。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要注意充分设置探究性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究平台,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学会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讨论交流是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良好形式,它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讨论形式可以多样化,参加的人数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参加的对象有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有教师参与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以合作方式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发表、交流、相互启发,加深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增强同学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在与小组同学的学习交流中,提高了交往能力。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之间的交流综合大家意见,做出完整的、较理想的结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有自主学习的体验,还有互助合作,探求真知的群体主体性的经验,更可以使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
(四)精讲析疑,总结升华——深入参与
教师针对小组学习反馈,作评价式、解疑式讲评,师生进行有深度的问答交流,学生在更高的学习难度上进行更深入的参与,情绪强烈。教师在精讲点拨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思考、想象、概括、主动探索领悟。教师要抓重点,排障碍,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教给学生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要和学生关系平等,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给学生以示范、启迪,给课堂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
(五)巩固体验,深化提高——创造参与
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作业、训练技能、解决问题、强化理解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确保训练时间,以巩固、运用和创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构建“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渐养成“自主发现、自主质疑、勇于探求、合作参与”的学习习惯,逐步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