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听课就像任务一般,草草了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直到最近,才对听课有所改观。
前几天听课了,是朱国英老师的一堂课。课的内容是“化学反应限度”。这在以前,学生上课很难理解,因为是基本历年,有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去形象地比喻,让学生去领悟。但这一次,却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自己在高二也是复习这一块知识,所以也碰到了一些难题,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化学平衡即化学反应限度这一定义根本不能理解,所以做题也就相对来说质量很差。所以,再这次听课中,我是带着疑惑去听得。
朱国英老师在上课中,并没有因为要上公开课而特意的去搞什么PowerPoint课件等,而是很简单、很明了地用书上的实验直接引入。当讲到化学平衡这一概念时,她也没有让学生直接读概念理解,或是用例题等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解消化,而是讲了一个生活中看似平淡不起眼但却非常符合这一概念的小例子。
她是这样讲的,“上周去城里玩,带着孩子乘坐扶手电梯。一上一下的电梯引起了孩子的兴趣。按道理,上去的时候要乘坐往上的电梯;下来的石斛则要乘坐往下的电梯;但孩子喜欢玩,上去的时候站到了下来的电梯。同学们都知道,下去的电梯一直往下开动,你要往上的话到楼上的话必须往上爬,并且爬电梯的速度要快于电梯往下运转的速度;如果站立在电梯上不动的话,电梯就会把人送到上电梯口的老地方;而不是你要去的目的地。但是人如果站在扶手电梯的层阶上,要保持那个高度的话,必须是电梯往下走,你往上走,而且速度要一致,方向相反。这样从远处看的话,你就好象站在扶手电梯上不动,而在近处看的话,则会发现人和电梯都在动,人往上走、电梯往下运转,两者的速度一致,相对平衡静止。那么,我们的化学平衡也就像这种情况。”
至此,朱老师就把化学平衡的定义给予了分析讲解。而坐在后面听课的我,则是兴奋连连。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想对于这堂课来说,它就是一堂好课,而对于学生来说,能以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定义,理解定义,就是一堂好课,一堂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的好课。
自然地,定义理解了,题目也就会做了。后面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例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相对地较能掌握了。只花了几分钟都纷纷做完并做对了。
后来,我也拿这个例子讲给了我的学生听,他们在分析之也是一个个点头,纷纷表示自己理解了,而通过练习,我得到了反馈情况也证明了他们所说不假。
一堂好课,就在于我们老师如何讲解的简单明了,却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得轻轻松松。朱老师的这堂好课,真得让我受益匪浅。以后,我将会听好每堂课的精彩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点,补自己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