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担任高叁(6)班的物理教学工作。2013年的高考已经圆满结束了,物理学科全班有13人达到B级以上,达B率为31.7%,与叁门总分完全匹配,同时也达到了几次模拟考试的最佳成绩。在收获喜悦的同时,我不禁回想起一年来与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收获的点点滴滴……忙碌、紧张,却又充实而快乐。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年度教学工作做出总结与反思,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高叁的物理教学,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和校内集体备课活动,积极和同组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研讨,坚持听课,参与教师研究课评课活动,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经常上网了解有关本专业的知识,和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二、正视物理教学困难(模块多)和学生现状,注意“叁个回归”(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学生)和“叁个到位”(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和解决问题到位),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
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根据两纲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根”,并落实到位,做到以课本为本、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考试》为纲,充分认识到“《大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将课本、“两纲”作为高考复习的指挥棒。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复习过程中,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
四、认真做好每一次模拟考试的卷面分析。可以借助数据统计一下到底哪一题失分较多,试卷讲评时可花多点时间重点讲,特别是难度不大但是失分较多的题更是讲评的重点,而对于得分率高的试题卷讲评时花少点时间带过或将这道题变形扩展,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
五、高考前30天做好以下工作:
1、做一次高考物理最后总复习:基本知识“回头看”,把学得的知识“系统化”(如:以框架的形式总结力学、电学、热学;总结功能关系等);以情景“统领”知识,突破教材知识板块的“封锁”;剖析重点问题,定点清除知识“障碍”;规范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
2、学生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做题习惯;2)指导学生跳出题海,将所有考过的试卷及时总结,让学生发现自己解题、审题中的问题,建立错题本经典习题本,让学生常看常新,在反思中实现超越,保证高考时会做的不会做错,那就拿高分了;3)要指导学生不仅记住定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还要让学生记住典型的解题方法,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例子,特别有用的二次结论,甚至叁次结论,这样可以提高选择题的速度,及大题的解题速度;4)加强对尖子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辅导。
3、注意防止和化解教学上的两极分化,做好培优与转差工作。培优主要是重视他们的课外指导与方法点拨,分段布置任务,定期抽查,培养他们独立钻研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后进生,转差的重点是心态转变、习惯转变,多激励、多鼓励。
4、给自己学生定好位:拿足基础题分,拿到中等题分,不放弃难题分。
5、考前辅导期间,指导学生答题的技巧和答题时的注意事项。
六、通读2013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对今后高叁复习教学的一些启示:
1、复习应突出主干知识。物理《考试说明》主干知识基本稳定,占分比重也基本稳定。在复习中应以主干知识复习为主。围绕这些主干知识花力气,下功夫,逐个达到考纲要求。
2、抓好常考点注意变化点。
3、参照近年来江苏高考试题特点和趋势组织复习,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4、“教最通俗的,讲最基础的,做最经典的”。注重基本模型建立,基本规律理解,基本题型归类,基本方法总结,精选经典习题,注重变式题型训练和审题训练,规范学生解题行为。
七、对于高一高二教学的一些想法:
1、打好力学基础,建立基本物理模型。高一阶段的教学不可盲目加深难度,首要任务是初高中的顺利衔接,在学生适应高中教学后应关注学生的模型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打好力学基础,才能进一步学习其他模块的物理知识。
2、重视实验,尽量杜绝纸上谈兵。近年的高考实验题明显趋于实践性,学生只有走进实验室亲身体验,才能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养成科学实验思维。
3、降低选修3-2的教学难度。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不难看出,命题者在有意识降低选修3-2的难度,地位逐渐与选作模块相当。而教师的固有经验均会无意识地加深电磁感应的难度,既浪费时间也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偿失。
4、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能够适应阅读量大、与社会生产实际相联系的试题。虽然近年来物理试题难度不断降低,但是能力要求并没有降低,不少试题都是能力立意上的基础题,因而有考生反应试题古怪,其实不是题目本身怪,而是这些考生长期适应了常规试题,面对阅读量大、与社会生产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感觉无从下手。
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对普遍认为比较难学的物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应值得高兴,也是学生对老师艰苦劳动的回报。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是苦乐相伴的,只有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研究高考才能做到:教材在心中,考纲在心中,考题在心中,如此的境界方能“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