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往往是学生比较喜欢上的一门课程。学生虽然是喜欢上,但是学生主要是喜欢到微机室去上网,去打游戏。对于真正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并不都十分的喜欢学习。如何调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就成为我们要思考和变革的方向。
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思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备课和教学时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练习。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来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知识的兴趣。我们教学中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达到深化理解新知识、掌握规律,学懂弄通的目的。教师应该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为主要的努力方向。究竟如何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呢?
一、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先提条件
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首先我们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如通过了解学生的以前的老师,班主任,了解部分学生......等等。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我们根据这样的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设计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地、有层次地确定准确、具体、全面、适度的教学目标,共同提高。即教师的要求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即每节课除了准备常规教学内容之外,适当设计一到二个教学目标较高的问题,或提供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其它知识,供一些电脑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选修。评价学生水平的时候也要灵活多样。学生在考试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利用自己擅长的工具设计了许多好的作品。我根据他们掌握设计工具的难易程度,作品立意是否新颖,设计作品的质量优劣情况分别评价。比如用Word进行自我介绍,其中需有文字、图片、艺术字等,比比哪个学生做的自我介绍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趣。基础差的同学可用Word的基本用法,而技术好的同学尽可能地用Word的一切功能来丰富自己的这篇自我介绍。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设置一些小的竞赛环节,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表扬,对后进者一定的激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提高竞争意识。
二、通过预设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和练习
我每节课都要设计一个主要任务(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和积极练习就能够完成),只作简单的讲解,提示一下相关的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带着任务去实践。学生操作练习时,我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简单的问题我不作回答,让学生看书或相互讨论解决。对于大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再统一讲解,进行指导。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任务设计要具有兼顾性,并有一定的过渡性、阶梯性,递进性,即要学生吃饱还要吃好。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我们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例如在进行鼠标的使用教学中采取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以任务驱动即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如:讲解EXCEL中鼠标的常见形状以及它的含义时,我采取了这种形式。我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许多知识,在Excel中使用鼠标操作时,你们发现没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形状有没有变化,.....”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不都一样,有变化!”“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形状,并且想想鼠标在这些形状时的含义!”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了,只怕自己比别人少找一个。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找出了鼠标的六种常见形状: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小手和“滨”等并且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含义。通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使其知之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向学生简单的说教,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激发成就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要承认学生有巨大的智力发展潜在力;要相信他们是能学好的。在课堂教学这种群体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自觉的主动学习。
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就会有本质的区别,学习的效果也就极其不一样,效率也会提高好几倍。因为主动参与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学生也不容易忘记,并且很容易向前发展。想达到这一点,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好学生进行练习,做好引路人。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