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申请人 王学群 吴超
所在单位 武进区礼嘉中学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
审批日期 2013年1月
一、研究人员
课题组负责人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学科
|
工作单位
|
职务
|
|
王学群
吴超
|
女
男
|
37
35
|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
政治
政治
|
礼嘉中学
礼嘉中学
|
教研组长
|
||
课题组主要成员
|
姓名
|
职称
|
学科
|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
||||
吴超
王学群
尹建文
秦建英
孙晔
丁晓春
龚静洁
马继宗
|
中学一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
政治
政治
政治
政治
政治
政治
政治
政治
|
课题组组长,组织开展研究
课题组副组长,协调研究工作
指导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负责教学实践和资料收集
负责教学实践和资料收集
负责教学实践和资料收集
负责教学实践和资料收集
负责教学实践和资料收集
|
|||||
二、课题设计
|
|
|||||||
(一)研究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
|
|||||||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20世纪初,杜威和桑代克最初提出将教学过程进行问题设计的主张。同时课堂教学是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因素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协调它们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以提高分数和升学率为目标。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上,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教学民主,习惯于生硬灌输,采用强迫压制学生的方式方法,学生学得太苦太累,学习过于被动,自主性、创造性受到压制。书本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脱节,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较弱。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效地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给予了高度重视。
课程改革在我校实施以来,教师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等意识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个变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课堂教学师生缺少激情、无问题意识、运用意识,学生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确立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
|
|||||||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本课题创新之处)
|
|
|||||||
概念界定:
基于问题学习,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教学方式的叁个基本特征:(1)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即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讲解过程,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把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以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为重点。(3)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关键。即教师是学习过程中问题性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的解释:(1)学习是主体主动作内部心理建构的过程;(2)学习中的理解是运用已有经验和提供信息的结果,学习中的建构既有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又有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合作会使理解变得丰富和全面。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性教学的重要方式。基于问题学习要求学生针对一定问题情境,并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扮现积极的角色,在开发问题解决策略同时,获得新知和技能,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问题学习的基本途径:问题的呈现与陈述;列出已知的相关知识;根据已有知识针对问题开展陈述;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发现和填补知识缺陷,引导学生探究、搜寻;学生口头或书面形式呈现交流各自的发现、解答和建议。
2、问题教学理论
问题教学法最先是由原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后来经有关专家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的结合起来。问题教学法以当代思维科学为依据,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问题解决方式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合作研究式,自主探究式等。
本课题创新之处:
传统的教学观念把知识视为不可更改的定论,把教学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学习者只需理解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就行。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大多照本宣科,让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考笔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与学根本无法互动。其最终结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大大扼杀,对学习感到厌烦和不满,创造性被泯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便无从谈起。而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后内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90%的时间退居幕后,处在教学的陪衬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动者或辅导者。(教师所要做的是大量的课前设计,选择学习教材、学习资源、有限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及对学生活动的反馈和反思)。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获取知识,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团体的活动, 从中学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
|
|
(叁)研究目标
|
1、通过研究形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基于问题学习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2、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积极引导学生基于问题的实验和实践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态度,体会探索的乐趣,并能通过评价认识自我的价值,逐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反思。
|
(四)研究内容
|
在调查学生学习现状的前提下转变教学观念,构建适合学生实际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学习的学习方式,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问题学习的目标确立以后,还必须有基于问题学习的内容作支撑,让学生问题情境中探索研究,达到理解并掌握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从而增长智慧。
1、基于问题学习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来达成新课标 “三维统一”的要求,该模式旨在借助情境,围绕主题,层层设问,促进师生相互交流意见,突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问题学习优化教学过程的研究
根据问题教法的原理和新课程实施要求,在实践归纳和理性演绎基础上,提出基于问题学习的一般操作步骤为: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指导问题解决策略,鼓励与引导;
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
师生共同评价、反思、归纳问题解决过程
3、基于问题学习改进教学评价的研究
当“基于问题学习”之教学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时,学生个体客观上的差异(知识、经验、能力等)导致探究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发现,既关注学生对知识再创造的收获,又关注学生探究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同时,要确立多元评价的理念,实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和评价手段多元,真正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底蕴。
2、调查研究法:调查形成问题学习教学方式的条件、时机、程序,配合问题学习教学的课前准备、学习小组划分以及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
3、行动研究法: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中逐步丰富完善自我。
4、个案研究法: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寻求教材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有效结合点。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5、案例研究法: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研究,为改进教学服务,并在教学中对研究的成果进行不断的检验和完善
|
(六)研究计划
|
本课题计划用叁年时间(2013年1月----2015年12月)完成。
1.准备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成立课题组,确定8位老师为本课题研究的成员。收集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根据课题总体设计方案,编制本项目具体研究行动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措施。召开开题会议,明确本课题研究的价值、目标、内容、方法及基本要求,并落实各成员任务。创设课题网站。
2.理论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理论,做好读书笔记。梳理课前预习、课堂互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情境问题互动教学的技术策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践探索。
3.行动研究阶段: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各成员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落实行动方案。开展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编制“情境创设与问题设计与评价”为主题教案学案,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每人每学期开设一堂教学研究课,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分析,撰写一篇教改论文或实验报告。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观察分析研讨活动,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对练习讲评课进行实录。
4.分析总结推广阶段: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各成员在教学中继续研究实践,认真总结前阶段研究成果和教改经验,进一步完善教改行动方案,收集有关课题研究的案例、论文、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推荐一些青年政治教师区级以上的研究和教学评比活动。依托校园网建设本校思想政治教研组网页,宣传、推广研究成果。
|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
|
1、《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主题论文集
3、优秀教学案例集
4、阶段性实验报告、经验总结
5、学生实践活动案例集
6、课堂实录光盘
7、学习材料汇编
|
|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
|
(1)师资保证,课题组研究成员整体水平较高,其中有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一名,高级教师叁名,一级教师4名。每位教师曾参与常州市级“减负增效背景下优化政治作业练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课题和武进区级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多数人都有论文发表或获奖。课题组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能够兼顾高中教学各个层面。
(2)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3)制度保证,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叁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全课堂教学实际,定期开展说课、听课、评课、优质课评比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部结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
|
叁、评审意见
|
|
所在单位意见
|
区教育局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意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
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