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其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总结出一个多层次,不断尝试练习的基本模式,即:基本训练题→尝试题→第二次尝试题→课堂作业题→思考题。尝试教学法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学生尝试就可获得成功,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又减轻了学生负担。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目前小高考复习阶段,尝试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基本训练题”中抓“衔”&苍产蝉辫;衔即衔接。在基本训练阶段要充分利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新旧内容的衔接。现在小高考的复习阶段,复习的知识都是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而且基本的知识框架在课前学生已经预先梳理和熟悉了,所以在课堂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完成对应的习题,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巩固知识点起到良好的功效。
二、在“尝试题”中抓“探”
尝试题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学生的尝试能否成功,关键也在尝试题上,尝试题出得好,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在“探”字上下功夫。尝试题是探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和对知识点灵活运用的试剂。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围绕了解、理解、掌握来进行,避免无目的的设计。此外,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其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类
1.与例题同类、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和数字;
2.与例题的难度相当,但结构变;
3.就以书上的例题为尝试题,其形式也应多样化,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在自理尝试题时,教师一定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可以看书,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出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初步体会到尝试成功的甜头。
叁、在“第二次尝试”中抓“活”
&苍产蝉辫;学生经过第一次尝试之后,不能马上判断尝试已成功,其中一部分学生只会对照例题机械的模仿,仍处于被动之中,在大脑中没有形成一个理性认识,要想让这部分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教师必须再设计一组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二次尝试题,通过总结、推导,题型上要注意多样化,既来源于第一次尝试题,又不同于第一次尝试题,起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功能。
四、在“课堂作业题”中抓“精”
课堂作业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集中反馈的重要措施,也是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手段。因此,必须做好四个当堂,即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当堂的独立作业更深层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紧扣当堂知识点和题型,力求“精”,做到举一反叁,练少胜多,题目多数来源于教材,必要时要由教师自己去精选,改编。&苍产蝉辫;设计思考题要注意从本班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不搞一刀切,设计时要做到难易适度,要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发展,要有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其次还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另外,设计思考题也是一节数学课的重要一环,所设计的题目要起到总结全节所学的内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我们利用精心设计的习题,巧妙的提问,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去尝试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时而苦苦求索,时而茅塞顿开,既受到失误的警醒,又有尝试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又学得扎实,逐步达到由不学到爱学,再到会学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