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脑力活动。教学的第一要义是启发学生动脑用脑,而不是把现存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学习而不动脑筋,还是迷迷惘惘,一无所得。
过去我们也曾竭力地批判灌输式教学,提倡启发式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启发式教学理解为提问式教学,变成教师问,学生答。我们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仍主要是教师牵着学生学习,学生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多大的体现。
新课程对学生来说,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尝试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尝试,其中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过去我们也曾竭力地批判灌输式教学,提倡启发式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启发式教学理解为提问式教学,变成教师问,学生答。我们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仍主要是教师牵着学生学习,学生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多大的体现。
新课程对学生来说,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尝试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尝试,其中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决定选用什么方式来引导学生来自学课本。可以事先给出一些尝试题,难易要适度,太容易了,学生会浅尝辄止;太难了,学生会望而却步。尝试题出示后,要注意创设尝试的气氛,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先让学生思考一番,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探索解决尝试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么“自学课本”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以尝试题引路,让学生自学课本,这是尝试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它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将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这一步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书,而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教学过程。
事实上“自学课本”是尝试教学的第一次尝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去解决尝试题,为了掌握好这一步,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自学课本”在时间安排上要有保证
有些教师处理“自学课本”这一步,往往流于形式,让学生匆匆看书后,就急于要求学生做尝试题,而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不知所措了。
现行课本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题常配有插图、说明、解题分析、思考过程的旁注等。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起码要求学生初步看懂例题与旁注。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安排相对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看书自学。这里会遇到两个实际问题:(1)“自学课本”的时间到底安排多少?(2)难度较大、内容又多的教材,自学课本时间长了,影响教学进度怎么办?
对第一个问题,自学课本的时间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教材、年级以及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而定。一般安排3—5分钟左右为宜。刚开始试用尝试教学法,学生还不适应,自学能力较低。这时自学课本的时间可适当长些,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
对第二个问题,一般采用课前预习,辅助课内自学的办法。难度较大、内容又多的教材大都在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到课内自学课本时,只要引导学生自学关键部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预习的习惯,又解决了课内时间不够用的矛盾。
2.“自学课本”前要诱发学生的兴趣
尝试教学法是用尝试题引路,来诱导学生自学课本,把自学课本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3.用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看书
自学课本阶段,主要是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活动,可是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和阅读水平的限制,往往很难看懂教材。有些学生不知从何看起。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自学思考题对学生加以引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教材的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去看书尝试,做到看有所思,练有所思。
生在思考题
4.“自学课本”的指导要因人而异
由于教材要求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自学能力不同,所以自学课本的指导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有叁种方式:
第一种,“扶着走”。在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刚开始自学,如果让学生独立去自学,困难较大。这时,要立足于“扶”,一般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看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启蒙阶段。
教师带着学生看书,要详细指导,从哪里看起,怎样依次看,不但看例题,还要看插图。边看边提问,边看边动手操作。
第二种,“领着走”。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必再扶着走,可以领着学生走。这是一种“半扶半放”的办法。
在自学课本前,教师要先做指导,看课本时要着重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也可先作适当的讲解,扫除学生自学中的障碍。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作点拨。
在“自学课本”这个阶段中,要使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阅览梗概——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2)仔细阅读——逐字逐句仔细阅读;
(3)勾画批点——边看边做符号,如在重点句子下面标上“冲冲冲冲冲冲冲”,在疑惑处标上“?”号,也可在书上写写画画,提出问题;(4)思考问题——回答教师布置的思考题。
第叁种。“自己走”。经过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走”。教师布置思考题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分析;可边看书边做尝试题,也可先做尝试题再看书。先尝试练习,再自学课本,这时的自学作用,在于利用课本的示范性,让学生检验自我尝试的正确性。
这样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好。因为自学课本后,必须解决黑板上的尝试题,自学课本的效果当时就能看到,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自学课本中,学生遇到困难可及时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