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研组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地理学科组>>教师成果>>正文内容
幽默教学,打造灵动地理课堂
发布日期:2014-01-16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毛丽菊

 

幽默教学,打造灵动地理课堂
2013年武进区年会论文二等奖   毛丽菊
摘要:幽默之于教学,恰似催化剂之于化学反应,也如润滑油之于机器,能使教学过程更和谐,更流畅。幽默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经验。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持之以恒,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养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幽默教学   教育   课堂
众所周知,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这就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幽默是一种教育智慧,是处理教学中尴尬局面的有效工具。苏联着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适当的诙谐幽默是课堂教学的必要作料,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有滋有味,更是学生喜欢老师的催化剂。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改的热情。但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地理这门学科越来越不被人所重视,家长、学生,甚至是领导,下意识都把它视为“副科”。可想而知,学科地位在下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不高了。所以,作为一个地理教师,除了要有牢固的专业基础以外,还要有开阔的视野,有丰富的情感,有优美的语言,有应变的智慧,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听你的课。因此,幽默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一、幽默教学的作用
1、幽默教学能使教师轻松愉悦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知识更新加快,人才竞争的加剧,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教学中偶尔的幽默能放松自己的心境,减轻自己的压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弥补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是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者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每一个希望减轻自己人生重提的人所必需依靠的“拐杖”。使教师每天都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去从事教学活动。
2、幽默教学能使学生亲师信道
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幽默在人类社会中可以起到缓解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安全阀作用,它可以冰释误会,释解责难,和缓气氛,淡化矛盾,减轻焦躁。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能理解学生,学生也不理解教师。”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要求的意义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而教学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消除意义障碍的良药。它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功效。
3、幽默教学能使课堂活跃有效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应该善于、勤于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极积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集中精神,围绕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维转,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幽默风趣、语言很大程度上可以活跃课堂教学那种比较沉闷的氛围。尽量使学生掌握老师所讲的重点,把握难点。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励、唤醒、鼓励”学生,使他们感到“学而乐”而“乐于学”。现代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灵巧地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矛盾,创造教学的和谐状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愉快接受理论的教育目的。
二、幽默教学的方式
幽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制造和体现,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语言实施幽默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课堂变得风趣诙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思考,理解知识,接受教育。地理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语言幽默。例如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八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按谐音记成“养闺女贴给哪家美”,可以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而且记得又快又准。讲到江南水乡河水污染严重时,可以用“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来描述,既形象又幽默;故意误用成语——“大气层厚度2000—3000千米,地球直径12740千米。学了这个知识点,我们就知道‘天高地厚’了。”

另外,假如上课有同学偷偷的吃东西,我就会开玩笑的说,“嘿,那个吃东西的同学,老师也饿了,我们把东西拿出来分享一下吧”,他也就会不好意思了。有同学给我起外号,我听到后一点也不生气,我会故作思考,然后说,“不好不好,换一个好听点的,老师这么漂亮,这个外号不符合形象啊”。

 

2、在活动中实施幽默教学

 
体态幽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情动作所体现出来的幽默感,可使教师形象富有动态之美。这种美雅而不俗、丰富而直观的幽默教态定会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一第一节的自然地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要求较高,我总是采用各种教学工具来解释书本中描绘的现象。如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可以让一位身材高大的同学作为太阳,找八位同学分别代表八颗行星,记住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同学们就听我说出行星名称站起来,看谁站的又快又准,一旦错了就另外找同学代替。或者反过来,我说学生的名字,其他学生说出这位同学所代表的行星名称。
3、通过事例实施幽默教学
 地理学的教学宗旨就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的地理”,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是教育的目的。在复习中国区域地理的时候,我总是通过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想象自己在旅游,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根据所学知识,描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变化,让学生“身未到心先到”。讲到气候时,可以用不同国家的足球水平来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足球水平往往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如北欧国家芬兰,地处高纬,天寒地冻,除冰雪项目水平较高外,足球水平不敢恭维,尽管有大牌球星利特马宁效力于五大联赛,但在球场上,其难有作为。南亚的印度,人口达10亿,但该国为热带季风气候,高温高湿,所以该国不适合开展足球运动。西亚各国除沙特和阿联酋外,其他各国一般没有职业联赛,因为西亚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加之位置临海,气候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白天气温可高达5060
4、跨学科实施教学幽默
学生听惯了教师用一种语言讲解知识,偶尔巧妙的插进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学生也会觉得新鲜有趣。如,上课有同学说话,我会用英语说,“顿辞苍t speak, please listen to me cearfully.”; 如运用万有引力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在讲述季风的影响范围时,用到语文中的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形象而且生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5、谚语中的教学幽默
生活中的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早穿皮袄午穿纱,把着火炉吃西瓜(形容昼夜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寒(冷锋),一场春雨一场暖(暖锋);在形容横断山脉地形的地形时:上山云里钻,下山走河边,对山喊得应,走路要一天(崎岖不平)。“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描述我国西部荒芜的戈壁滩景象。
叁、幽默教学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艺术,确实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效果。但幽默不可随意滥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目的明确,切忌盲目随意性。
幽默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教学中运用幽默,不论是为了集中注意、和谐气氛,还是为了引发思考、加深理解等,都是为了服务于教学。教学中的幽默,必须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需要,巧妙地创作和使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加深和拓宽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幽默的运用必须适应于教学的需要,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
2、要品位高尚,切忌低级庸俗。
幽默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因而具有较高的审美和教育价值。因此,要面对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幽默的内容和方式。这就要求幽默的品位要高,不能为了取悦学生而采用粗俗的语言、荒诞的故事、离奇的怪闻,甚至低级趣味的东西,否则,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和威信,也有伤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3、要适量适时,切忌长时滥用。
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幽默并不是越多越好。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适时适量恰如其分地运用。否则,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这样不仅会冲淡教学内容与目标,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课堂气氛活跃有余,严肃不足,势必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幽默虽不是流水,但却是浪花,它给人以智慧、情感、力量,它会使沉闷的语文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艺术魅力。
霍姆林斯基认为,用幽默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委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因此,教学幽默如同知识的火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星。幽默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意味深长、富有哲理,能给人启迪的语言,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在课堂教学中如能运用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惠心.幽默教学.东疆学刊.199404
[2] 郭静.老师,今天您幽默了吗?.才智.201216
[3] 顾银燕.幽默感——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成功(教育).20080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