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组合型阅读教学浅试 2013-11-1
执教班级&苍产蝉辫;初叁4班 执教教师 徐 静
【学习目标】
1.巩固复习,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品味语言,感受桃源之“美”、“乐”、“奇”。&苍产蝉辫;
3.通过组合材料的阅读研究,探究文章主题及作者的思想。&苍产蝉辫;
【课前复习】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
(1)为业(&苍产蝉辫; )(2)渔人甚异之( )(3)豁然(&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
(4)具言( ) (5)叹惋(&苍产蝉辫; )(6)便要还家( )(7)便扶向路( ) (8)诣太守(&苍产蝉辫; )
(9)寻向所志( )(10)遂迷 ( )&苍产蝉辫;
(11)欣然( ) 问津 ( )
2、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3)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3、翻译句子: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试写出文章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一、想象桃源之“美”
(1)朗读描写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
(2)提问: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 美,你看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例: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二、理解桃源之“乐”
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
叁、探访桃源之“奇”
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 奇,那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奇,那是因为
四、材料链接,探索主题
材料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材料二:历史背景:
(1)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晋书&苍产蝉辫;刘毅传)
(2)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宋书&苍产蝉辫;荆州蛮)
材料叁: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柳宗元《捕蛇者说》
材料四: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
由材料得知:
探索主题:
五、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探究作者思想。
【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着《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你了解的陶渊明:
板书:
想象桃源之美

探访桃源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