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选用尝试教学模式的策略
美国教育家埃根等人在其所着的《教师策略》一书中指出,教学中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价值目标,在不同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灵活选择我们所需要的教学模式。
显然,面对着尝试教学模式体系里的各种模式,面对着动态复杂的教学现实,能不能做出最合时宜的选择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教学质量。要做到正确地选用尝试教学模式,并达到最佳组合,取得最优效果,首先必须了解和熟悉各种尝试教学模式的性能及用途,方能合理地选用各种教学模式,并做到扬“彼”模式之长,避“此”模式之短,又可扬“此”模式之长,克“彼”模式之短,达到互为补充、优化运用的目的。
必须指出的是,选择某种尝试教学模式既能在课前预设,又并非课前能够完全预设。在课前我们所能确定的只是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必然存在着一个“再判断、再选择、再调整”的问题有待临场解决。所以,作为教师决不能拘泥于具体的程式和某个确定的环节死抓不放,那样只会把课上死,无法根据具体的教学现实做出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变换。
一般而言,教学模式本身并无先进和优劣之分,赋予其活力和生机的是教师头脑中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努力把运用尝试教学模式的过程变成一种符合尝试教学思想的实践,才会成长为真正有内涵的富于创造性的好教师。
具体来说,选用尝试教学模式的策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精心研读,掌握要领
尝试教学模式体系中的各种教学模式背后的指导思想(思想根基)必须充分理解,要熟练掌握各种尝试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和实施要点,明确各种尝试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能够区分各种尝试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赖以成立的教学思想或理论,要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就必须对各种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有一定的认识。一般说来,对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思想或理论理解越深刻,对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就越科学有效。
不同教育情境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绝不是模式本身的简单移植,而是一个深刻的教育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教师掌握了各种模式的操作要领,才能在透彻分析现象背后的实质,抓住关键环节的基础上,作出最合适的选择。
虽然课堂教学情况复杂多变,尝试教学模式灵活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尝试教学的精神实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尝试教学的灵魂是“先让学生试一试”,它的基本特征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这就是尝试教学的“宗”。
为此,在选用尝试教学模式的策略中,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精心研读尝试教学理论,掌握精神实质,才能达到运用自如、游刃有余的境界。有些教师只在门外看了个大概,就照猫画虎,肯定会生搬硬套,囫囵吞枣,教学效果当然会受到影响。
二、综合考量,审慎选择
尝试教学模式体系中的各种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众多,这就涉及教学模式的选择有效性问题。教学模式的选择需要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能机械套用,也不能任意使用。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有一定依据,坚持一定的原则。
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
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去完成。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教学也是如此。
第二,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一般来说,不同学科性质的教材,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而某一学科中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又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比如,采用调换式的尝试教学模式,适用于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教材,学生能够运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自己尝试解决新问题,但对于概念性起始课就很难适用。一节课内容较多时怎么办?需要实验操作怎么办?内容决定形式。教学内容变了,教学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第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策略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所以,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要考虑学生对某种策略在智力、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各方面的准备水平,要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比如,采用结合式的尝试教学模式,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先自学课本再尝试练习,还是先尝试练习再自学课本,这需要由学生自主决定,这对学困生而言感到特别困难。如果学生尚不具备这样的学习能力,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带来种种困扰。比如,某班要是采用调换式的尝试教学模式,那么在该班必须已使用了一段时间尝试教学法,学生已经习惯尝试教学的要求,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很可能是事倍功半。
第四,依据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
教学模式的运用是要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每个教师在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时都要考虑自身的学识、能力、性格及身体诸方面条件,尽量能扬长避短,选择那种最能表现自己才华,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教学策略。采用结合式的尝试教学模式,教师必须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穿插讲解内容,要求教师具备灵活机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深刻掌握,运用自如。否则结合不好,反而弄巧成拙。采用调换式的尝试教学模式,学生在不自学课本的前提下先做尝试题,一方面会出现多种尝试结果,另一方面又会增加尝试错误率,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矛盾。
第五,依据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同时又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某种教学模式对于某种学科或某一课题是有效的,但对另一课题或另一种形式的教学可能效果会受到影响。如超前式的尝试教学模式,把尝试教学基本式的前几步提前到课前作为预习,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特别是高中)较为适用,是以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学习素养作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用超前式的尝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会困难重重,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
第六,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选择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实际教学中,选择某种教学模式,必须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好的教学模式应是高效低耗,至少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并能使教师教得较松,学生学得愉快。如采用增添式的尝试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讨论次数和时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但如果组织不好,又容易造成课堂节奏松垮,效率低下。所以必须认真组织好合作小组,明确讨论要求,激起讨论需求,规划好讨论过程,扎扎实实,讲求实效。
叁、平衡关系,临机调控
课前选择了适当的尝试教学模式,还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运用。虽然已经建立了尝试教学模式体系,而且各种尝试教学模式都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一套实施的操作程序,但由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变量,因而每种尝试教学模式的运用并不能固定不变,也要在运用中有所变化,有所创造。
第一,树立正确的尝试教学思想
教学模式总是受一定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支配和规范的,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在错误的教学思想干扰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不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比如,尝试教学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坚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特征。有的教师虽然照搬了尝试教学模式的“壳”,规规矩矩地套用各个教学程式,却总是在学生尝试之后仍然从头讲起、置学生的尝试学习于不顾,骨子里认为还是教师讲得越充分学生印象就越深刻、掌握得也更好,其实这样做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也无助于学生尝试素质的健康发展。思想观念是落后的,再先进的工具也不会变成合手合心、引领学生发展的利器。
第二,树立完整协同的观点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功能、特点及应用范围和具体条件,而且又有各自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坚持系统完整的观点,随教学的进程、环节及具体情况的变化,注意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模式体系的整体综合功能。
第叁,坚守尝试教学的特色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辅助学生的学,是为了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尝试教学模式的运用应该坚守尝试教学的特色,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尝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尝试学习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第四,寻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
教学过程是具体而复杂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要完成的任务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种模式从头到尾一成不变地用到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条件、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从学生方面而言,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认知风格、学习进度、学习技能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来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应在班级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需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学模式本身应呈现动态可调的结构,教学模式的选择应实现“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调控”。
尝试教学模式体系中的第叁类“整合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师应该认真揣摩,把各种流派整合到一堂课中,结合起来运用。
四、深入反思,优化模式
有成功的教学,但没有最好的教学。教师采用某种尝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后,既会获得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也会留下令人难忘的教训。因此,实践后的深入反思是必需的,有助于教师更加充分地把握尝试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操作要领,有助于改进和提升后续的尝试教学实践。如果把尝试教学模式、比作尝试教学理论与尝试教学实践之间的“桥”,那么应用模式后的反思就是在桥上来回行走的过程,这样的行走既能深化尝试教学思想,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又能进一步提升教学经验,丰富尝试教学模式的发展。
阻碍教师教学模式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教师教学模式僵化的原因中,来自教师本身的原因是必须要小心提防的。因为当一种教学模式用得得心应手了,就会慢慢演化成为一种固定的“套路”而形成了一种“定势”。如果教师本人缺少一颗反思的心,就会自然而然地放弃对更优的教学模式的追求变得故步自封起来。
作为教师只有养成深入反思的习惯,经常将反思的触角伸向尝试教学模式的理念深处,敏锐地捕捉使用教学模式过程中各种潜在的问题,才会挖掘出更具实质意义的有价值的成果,才能不断地把过往的实践转化为继续往前走、往上走的动力源和助推器。选择尝试教学模式的策略,可用图2—18表示:
图2.18选择尝试教学模式的策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