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研组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地理学科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正文内容
第四节 复习课的尝试教学策略
发布日期:2014-06-10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

 

第四节 复习课的尝试教学策略
有人说:“如果平时的新授课教学是栽活一棵树,练习课教学是养好这棵树,那么复习过程就是育好一片林。”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然而在为数众多的教师心中,上课就是上新授课,复习课如何上,很少有人研究。
复习课就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其基本任务就是整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并具有拓展性。用形象的比喻,把散落的珍珠串连起来,关键在于“串”。
现在的复习课存在诸多误区:
一是把复习课上成了“新授课”,教师把教过的内容集中起来快速地复述一遍,这种“快镜头”式的重复,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智力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有的教师把一个单元的内容压缩在一堂复习课中讲解,有人戏称为“压缩饼干式”复习课,其实还是教师满堂灌。
二是把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一题一题地练下来,这种教法虽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提高,但没有形成知识结构及认知结构,学生掌握的技能也只是单一的,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叁是把复习课上成了“试题课”,也就是用大量试题练习代替复习课的组织设计,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二度讲评,多数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像是在盲目性地查漏补缺,能给予学生多少真正有益发展的营养可想而知。
一、复习课的尝试教学结构
根据复习课的不同内容、要求和方法,有不同的结构。复习课常用的教学结构包括如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训练
配合复习内容选择基本训练题,为复习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工作。如果复习内容较多,可以省略基本训练。这一段也就是出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第二阶段&苍产蝉辫;说明复习内容和要求
教师说明本节复习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要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以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叁阶段&苍产蝉辫;复习提示
这里仅是“提示”而已,千万注意不能“讲解”。分析学生以前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情况,指出缺陷,把关键性的问题或学生易错的地方,重点提示一下;也可提出复习提纲,让学生讨论。
第四阶段复习作业
这是复习课的主要部分。教师根据复习内容和要求,布置具有一定系列的复习题组,使学生通过复习作业,把知识串连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尝试,由学生通过练习,自己尝试把知识串连起来。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巡视辅导,从复习作业中掌握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
复习作业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重点在于“串”,把知识串连起来,组成新的知识结构。有时可教会学生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把知识串连起来。有时,可让学生自己出题,出题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复习知识的过程。有时也可让学生互相出题进行擂台赛,甲组出题让乙组做,乙组出题让甲组做,哪一组做不出来就算输了,因此出题的一方,尽可能出难题,把对方难住。
第五阶段复习讲解
根据学生在复习作业时反馈出来的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系统讲解,关键在于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构建成知识结构。并根据学生在复习作业时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分析。真正意义上的复习课应是对原有知识的浓缩和深化。浓缩是把“厚”变“薄”,便于学生理解并形成认知结构。深化是拓展学
生的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六阶段课堂总结
让学生自己先做总结,通过复习课有些什么收获,明确了哪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简要的小结。必要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达到继续复习巩固的目的。
以上结构是基本模式,根据教学需要可以灵活安排。如果复习作业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可采用边练习,边讲解。可把复习课结构中的第叁、四、五段重复几次进行。
上面介绍的复习课结构,在作了简单的复习提示后,先让学生进行复习作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把知识串连起来,并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复习讲解,就能有的放矢,讲到要害处,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复习课中特别要关注学困生,尽可能帮助他们查漏补缺,通过复习课有所提高。
二、复习课的尝试教学策略
1.通过尝试回忆知识点,夯实基础
复习课教学内容广泛,知识问联系丰富多变,加之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知识遗忘现象,单靠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复习课开始前,教师可以选择复习学案导读、复习任务驱动、提前再读教材等方式帮助学生激活旧知。这样课初就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旧知了,在各抒己见的氛围中,教师注意提纲挈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使学生把最基础的知识点掌握起来。
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病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在基础训练中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2.通过尝试梳理知识群,完善认知
从教材的编排看,各重要知识点往往是分册、分单元、分课时呈现的,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时前后并不衔接,这样知识点就被分散开来,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构关系就被打破了。如果少了阶段性梳理这一学习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就像没有串成项链的珍珠,很容易流散多处形不成知识间的合力。濒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
的知识体系。”通过复习的梳理、合理的取舍,就可以把相关知识有效纳入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必须明确的是,教师的讲解梳理尽可用作复习活动的前期示范,随着复习活动的不断开展,把“整理权”转交给学生是必需的。只有学生的自我梳理能力加强了,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例如,在“平面图形的复习”中,教师组织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体通过看书,梳理相关知识内容,找准联系与区别,以文字、图表等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加以系统总结。然后全班交流各自的整理意图、表现形式及整理内容。最后通过师生、生生、组与组之间的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补充、相互评价,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的选用表格,有的采用集合图、括线图、树形图、花朵图等图形,将所学的知识“竖成线,横成片”,清晰地形成一个网络图,把知识之间的关系生动地表示了出来。这样的复习,比过去由教师带着整理有效得多,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体验成功,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3.通过尝试解决综合题,、提升智能&苍产蝉辫;.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反映在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地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因此,在学生通过梳理、归纳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复习时还应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复习课上的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承载着多重的教学使命,需要学生调用多项知识经验和多种教学能力协同解决,由此,学生的知识也真正相互沟通和关联起来。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应用都跃上了新的台阶。这正如周玉仁教授在谈到数学复习课时指出的:“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不同。应换个角度出示,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与整理》一课,浙江的杨海荣老师设计了“草坪设计方案”和“计算学校的占地面积”的问题;《数的整除的复习与整理》一课,设计了“安排会议桌”的问题;《分数(百分数)的综合应用》一课,设计了“比较两个班的成绩”“商场剩余服装的处理”等。设计这些紧密联系学生的学
习和生活实际的问题,就是为学生创设“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情境。如“草坪设计方案”一题,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和较大的开放性。在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有不同形状、不同位置及形状组合、变换的多种方案,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用到六个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应考虑到草坪铺设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性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