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中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
新学期刚刚开始,各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初中文科综合教研组坚持“以学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制订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总体思路
根据教科室和教务处对于本学期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构建适合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加大教育教研力度。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步伐,提高教研组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活动的新思路。把教学的增长点放在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上,而不是靠增加学生负担上,争取减负增效,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与措施
1、以课题为抓手积极开展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组内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实际的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1)本学期主要围绕我校课题的子课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型研究,在上学期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细化与整理,力争在本学期期末总结出单元综合复习课、法律常识案例课、活动课、试卷讲评课型的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并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汇编。
(2)开展课题研究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本学期将收集有关优化课堂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如何备课、如何观课、评课、如何写评课案例、教学反思等一系列教学中的典型重点问题等方面的资料组织大家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在提高大家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期望给实际的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操作方法,提高大家的教科研能力与水平。
(3)组织教师撰写评课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其中任何两篇并积极参与年会及区级的各项评比,充实课题成果同时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教学观摩课的听课评课活动,借鉴别的学科与别的学校好的模式与做法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科的更好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认真开设本学科的课型研究课,按学校布置的要求总结出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并在教学中尽可能的推广使用。
2、加强备课组建设。第一,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教师围绕某一框教学内容以问题串设计为主线进行集备,每周组织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发言人的集体备课。第二,备课中应始终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把每一阶段涉及的题型的学法指导整理好进行交流。第叁,课后要积极反思学生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第四,同年级力求做到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解决教学问题。第五,集体备课不仅要备出教材中的重、难点,还要根据自己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出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疑惑,讲清每一个知识点,更重要还要备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情绪,尤其是考试学期的毕业班学生,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这样和那样的思想问题,如果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与学习实际进行野蛮操作的话,就不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事与愿违。
3、认真组织开展好校公开课和对外公开课,把这些课的开设与常态课(推门听课)结合起来,通过认真备课与组内讨论打造学科特色课、精品课,避免教师上课的盲目与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4、积极参与对外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别人的科学做法,收集新信息,做到与时俱进,共同提高。
5、组织毕业班教师认真研究近叁年的中考卷,明确中考政治历史学科试题改革的方向,研究课改与考试的关系,充分发挥中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明确中考考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精选习题,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叁、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各备课组制定好备课组计划,并及时上传。
2、认真学习研究“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积极在课堂中实施运用。
3、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任务。同时指导本组教师围绕区级课题的研究内容,确定校级微型课题的研究方向。
4、李云波开设校公开课。
5、积极配合省优质均衡教育验收。
十月份:
1、实施校级微型课题的研究。
2、邱晓波开设校公开课。
3、组织本组政治教师参与区学科基本功竞赛。
4、积极配合市督导评估验收。
十一月份
1、组织好学生参加期中考试并做好试卷分析。
2、周涛、李秀开设校公开课
3、推荐优秀教师开设区级公开课。
十二月份、一月份
1、组织好学生参加期末复习并试后做好试卷分析。
2、潘晓伟老师开设校公开课。